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得了中耳炎怎麼辦

中耳炎是常見的五官科疾病,是由於中耳細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化膿性疾病。中耳炎患者的主要表現為耳鳴、耳痛、聽力下降和耳道流膿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致聾。那麼患了中耳炎要如何治療呢?以下是常見的三種小兒中耳炎的治療方法: 卡他性中耳炎

卡他性中耳炎即非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主要表現為耳悶和聽力下降。在患病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輕度的耳痛。滲出性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加強本病的預防工作對小兒的防聾 治聾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中耳炎的治療中除全身應用抗菌和抗病毒藥物外,鼻腔局部滴葯顯得尤為重要,常用的滴鼻劑為1%麻黃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黃素液滴鼻劑。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患者常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和耳痛、耳流膿。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更應重視鼓室內膿液的及時排出,以防引起聽骨鏈的損害。所以,對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就是合理使用 抗生素和鼓膜切開,通暢引流,而且後者對中耳炎的治療更為重要。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多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反覆發作或者耳內進水引起。預防感冒和防止耳內進不清潔的水是預防的關鍵,治療同可參照其它中耳炎專題。另外有的兒童可患者先天性 膽脂瘤,需要手術治療中耳炎。

還有常用的食療治療方法更能夠引起孩子的情趣而不是恐懼。

食療法是疾病治療的一個重要的輔助方法,也是疾病治療效果鞏固的重要手段,對於小兒中耳炎的治療,很多家長都在尋找安全有效的方法,食療法不失為一個選擇。哪些食物有助於治療小兒中耳炎?接下來就由專家為大家詳細介紹這方面的內容。

小兒中耳炎的食療法包括以下方面:

一、白茯苓粥

食譜原料:白茯苓15克,粳米50克。

製作方法:白茯苓研細末,與粳米人沙鍋內,加水500毫升,煮成稠粥,每日2次,分早晚溫熱服食。

健康提示:化膿性中耳炎,屬脾虛濕困、上犯耳竅型,耳內流膿,量多而清稀,纏綿日久,頭暈頭重,倦怠乏力,納少腹脹,大便時溏,面色素黃無華。

二、豆豆飯

食譜原料:白扁豆50克,鬱李仁15克,黑大豆50克,粳米250克。

製作方法:將扁豆、黑大豆浸泡,鬱李仁去皮研碎,與粳米一起煮至五成熟,過濾,上籠蒸熟,稍溫即食。

健康提示:本膳健脾滲濕,主治脾虛濕困、上犯耳竅型的化膿性中耳炎。

三、麻雀肉餅

食譜原料:麻雀5隻,豬瘦肉200克,黃酒、生粉適量。

製作方法:麻雀肉與豬肉共剁成肉泥,加入黃酒、生粉和勻,做成圓餅,置飯面上蒸熟食用。

小兒中耳炎都有哪些預防和護理措施呢?

預防中耳炎注意事項

1、鼻腔、鼻咽部疾病要及時適當地處理。小兒肥大的增殖體,要及早醫治。

2、得麻疹等急性傳染病時,要多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潔衛生,以防止中耳炎。

3、對患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人,應給予及時的適當的治療,以防轉為慢性。已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人,要正確診斷、治療,防止發生顱內併發症。

4、養成正確的醫療習慣,遵照耳鼻喉科專科醫師的指導與治療絕不可自作主張,認為癥狀減除而自行停葯,中止治療,以致病情轉為慢性或產生副作用。

5、感冒流鼻涕的時候,鼻涕可向後抽吸,由口吐出,或將手帕放在鼻前孔,輕輕地將鼻涕擤出;亦可輕捏一側前鼻孔,輕輕地擤出對側開放鼻腔內的鼻涕。

6、游泳時擤鼻不當,或潛水、仰遊時的方法不好,都可使水從鼻腔侵入中耳。初學跳水如果沒有掌握好頭部姿勢,使耳對著水面跳下,可壓破鼓膜。因此游泳時須注意正確的姿勢,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發炎。不要用尖銳的東西(如髮夾、絨線針等)挖耳,以免碰傷鼓膜。最好戒除挖耳的習慣。

小兒中耳炎家庭護理

1、時刻保持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膚的清潔,如果有膿性分泌物,要及時清理。

2、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膿的現象,應先用3%雙氧水清潔他的耳道,然後再滴葯。孩子滴葯後要側臥,待藥液滲入組織後再起來活動。

3、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傾斜度,所以在滴葯前應將耳道拉直,以便藥液順利流入耳道。滴入藥液後,要用手指輕壓孩子的耳屏數次,使藥液到達患處。

4、如果孩子患的是慢性中耳炎,經上述治療仍不見好,且膿有惡臭,耳後紅腫疼痛,說明有可能合併乳突炎,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診治,必要時需拍片。如果是慢性乳突炎還需手術治療

5、向耳道內滴葯是治療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葯可以直接作用於病灶局部,使藥物的作用發揮得更充分。在給孩子滴葯的時候,可以讓他側臥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頭向一側偏斜,然後進行滴葯。

6、中耳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孩子選擇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採用青黴素及青黴素族,切不可盲目亂用抗生素。給葯途徑多選擇靜脈點滴,這可以使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灶,發揮作用。

7、在給孩子滴葯前要注意:藥液溫度要與體溫相近,如果藥液過冷的話,應該稍稍加溫,以免孩子在藥液滴入後出現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此外,滴葯的滴管不要接觸外耳道壁,以免造成汙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