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耳 從了解兒童中耳炎開始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3年將每年3月3日確定為國際愛耳日。兒童是各類中耳炎尤其是急性中耳炎的好發人群。那麼什麼是兒童中耳炎?兒童中耳炎有哪些癥狀?又該如何預防呢?今天寶寶醫就來為大家一一講解。

了解耳部結構

耳朵的結構分為三部分:外耳、中耳、內耳。

外耳接受外界的聲音,並將沿著耳道引起鼓膜震動。

中耳鼓膜的震動引起三塊小骨-錘骨、鐙骨和砧骨上下震動,將聲音傳到內耳。

內耳可產生神經衝動,衝動沿聽神經轉為神經能,聲音的信息由此傳到大腦。

什麼是兒童中耳炎

中耳炎(中耳感染或發炎)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見於兒童。臨床常表現為耳區脹痛、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下降及耳鳴。

兒童中耳炎有哪些類型

急性中耳炎(acuteotitismedia,AOM):

可再分為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其定義為48小時內突然發生的中耳急性炎症反應。

分泌性中耳炎:

以中耳積液(包括漿液、粘液或兩者皆有)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中耳黏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症反應。可分為慢性非膽脂瘤型中耳炎和膽脂瘤型中耳炎。

兒童中耳炎的病因

小兒咽鼓管發育特點:

正常人鼻咽部和耳朵是相通的,從鼻咽部到中耳之間的這條通道叫咽鼓管,小兒的咽鼓管比較短、寬且直,呈水準位,病原體及分泌物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

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而某些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流感等常常會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當鼻咽部存在大量細菌的時候,這些病原體就很容易進入耳部。

嬰兒餵奶不當:

嬰兒平躺著喝水、喝奶,水或奶會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導致中耳炎的危險。所以,寶寶喝奶或其他飲料時,要將頭抬高一些,並隨時擦拭流出來的水或奶。

外耳蔓延:

給小兒掏挖耳朵,不小心損傷了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導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發生炎症(了解掏耳朵注意事項可關注後平台回復「耳垢」)。

敗血症:

少數中耳炎是由於敗血症引起的,常見的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等。

不潔環境:

如吸煙、通風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孩子接觸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機會大大增加,從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

疲勞、睡眠不足:

體力消耗過大,引起免疫力下降,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治療中斷:

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幾天葯後癥狀就會得到緩解甚至消失,這時不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就認為寶寶已經好了,停止吃藥和治療。中途停止治療是急性中耳炎長期不愈甚至轉為慢性的原因之一。

兒童中耳炎臨床表現

1.卡他性中耳炎

又稱滲出性中耳炎或者非化膿性中耳炎,嬰幼兒常見,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礙中耳負壓引起。表現為耳悶,聽力下降,自聲過響,自述吞咽時耳內作響,耳鳴如吹風樣,擤鼻時耳內有氣過水聲,可有輕度耳痛。

滲出性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加強本病的預防工作對小兒的防聾治聾非常重要。

2.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多發生在上感或急性傳染病時,尤其在體弱、免疫力低下、貧血、糖尿病等患兒。致病菌為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1)局部癥狀:①耳部痛:發病時,耳深處極度疼痛,也可有乳突部壓痛或患側頭痛,多在夜間,小兒痛醒,幼兒用手抓耳或搖頭,煩躁不入睡,啼哭拒食;②耳漏:鼓膜一旦穿孔,膿液可從耳道排出,開始可為血性,後為黏膿性。

(2)全身癥狀:小兒較成人重。高熱可達40℃以上,可有高熱驚厥;嘔吐、腹瀉,嚴重時有腦膜刺激癥狀。

3.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居多,有時有變形桿菌等混合感染。患耳常因在急性期未能徹底治癒,局部破壞較重,或病理改變特殊,感染反覆發作,持續流膿,聽力減退。

如何預防兒童中耳炎

注意休息

保證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堅持鍛煉身體。

預防感冒

預防感冒是預防中耳炎的基礎,若不慎感冒應及時治療。在感冒期間鼻腔內的分泌物會增多,此時不可用手捏緊鼻孔擤鼻涕,因為這樣會增加鼻和咽部的壓力,使鼻涕和細菌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感染中耳炎。孩子感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異常,尤其是對得過中耳炎的兒童更要引起重視。

注意耳部衛生,保持耳部乾燥

游泳時選擇乾淨的游泳池。若不慎將水流進耳朵裡,應將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及時吹乾耳朵。如此可以消除細菌及黴菌生長的溫濕環境。

小兒肥大的增殖體,要及早醫治

得麻疹等急性傳染病時,要多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潔衛生,以防止中耳炎。

合理飲食

飲食清淡、容易消化、營養豐富,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蔥、蒜等,以防熱毒內攻。

注意餵奶方式

給孩子餵奶時避免過急或奶嘴上的孔較大,寶寶來不及吞咽而引起嗆咳,使乳汁通過咽鼓管上行引起中耳感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