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後惡露最關鍵的幾個知識點,新媽媽知道嗎?

產後惡露的情況是新媽媽產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有些新媽媽,在產後遇上了惡露,可能會誤以為是產後月經,傻傻分不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產後惡露那些事!

什麼是產後惡露?

產後惡露是指隨子宮蛻膜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這是產婦在產褥期的臨床表現,屬於生理性變化。

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其顏色及內容物隨時間而變化,一般持續4~6周,總量為500ml~1000ml。如超出上述時間仍有較多惡露排出,稱之為產後惡露不盡。

產後惡露要排多久?

惡露剛開始肯定是如血一樣紅色,然後慢慢變淡。整個持續至少一周時間的惡露要經歷三個階段:

▋血性惡露,又名紅色惡露(產後1~4天)

排出的分泌物含有較多的血液,所以顏色呈紅色或暗紅色,量也比較多,大概與平時月經量一般,或稍多於月經量,有時還帶有血塊,有血腥味。當新媽媽第一次起床或經過長時間臥床休息後,猛然下床時,陰道會突然湧出較多的血液,這是正常的現象,新媽媽無需過於擔心。

▋漿液性惡露(產後5~10天左右)

排出的惡露呈淡紅色,其中含有少量血液、粘液和較多的陰道分泌物,這時由於細菌生長,味道會比較重,但也還屬正常的範圍。

▋白色惡露(產後10天以後)

排出呈白色或淡黃色的惡露,其中含有白血球、蛻膜細胞、表皮細胞和細菌等成份,形狀如白帶,但是較平時的白帶多些。

一般惡露量多且呈水樣流出,多到大約1小時就必須更換產墊,且產墊全濕的情況,或忽然有大量或大塊血塊出現,就得立即送醫。惡露持續的時間,會依新媽媽的體質而定,但得直到出現正常的白帶顏色為止才算排凈,新媽媽只要留心觀察惡露顏色就可以知道是否正常,所以不需過分擔憂。

惡露不盡有哪些原因

1、宮縮乏力

生產過後,新媽媽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休息,或者本身體質較差,再或者生產時間過長,導致身體元氣俱損,宮縮異常乏力,惡露難以完全排出。

2、組織物殘留

子宮受損或者醫生操作不當,導致生產時某些組織物仍駐留在媽媽的身體之中,滯留於宮腔內。倘若是因此原因所致,那麼惡露中的血液量會忽多忽少,並存在血塊,甚至會腹痛連連。

3、宮腔感染

產後未能夠做好私密處的清潔工作,如使用不乾凈的衛生巾,進行盆浴,盲目進行親密行為等等,或者也可能是因為生產時所用的手術器具不凈,最終導致宮腔受到細菌感染。這時,惡露會發出陣陣臭味,並且媽媽會感到陣陣腹痛,身體發熱。倘若做進一步檢查,還會發現其中的白細胞數量已驟然上升。

注意以下事項有助於惡露排凈

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不僅對寶寶好,對子宮恢復也非常有利。寶寶的吸吮刺激可以促進子宮肌肉的收縮,進而加速子宮的復舊。

護理墊+衛生巾>>>>

為了新媽媽的舒適和衛生,產後可以把產褥期護理墊配合產婦專用衛生巾來使用。一些新媽媽產後惡露很多,有時候難免會發生「側漏」的現象,把床單弄髒了。將產褥墊和產婦專用衛生巾配合使用的話,就能很好的規避這種情況的出現。

注意衛生>>>>

在惡露排出的這段時間內,保證外陰的清潔非常關鍵。而勤換衛生墊、勤換內衣、便後用消毒棉從前向後擦洗等做法,能幫你保持外陰的清潔,促進產後恢復。

順產有側切的新媽媽要特別注意,大小便後要用清水從上向下、從內向外清洗外陰,即先擦陰阜及兩側陰唇,最後擦肛門。清洗時,要避免盆浴,也不要用清潔液或洗護液。睡覺時最好向著沒有側切的方向側睡,可減少惡露對傷口的刺激。如果側切的傷口有腫脹、疼痛的感覺,要及時告訴醫生來處理。此外,最好要避免性生活。

多活動>>>>

通常如果產婦的身體情況允許,醫生都會建議你在產後儘早下床活動,這樣有不光有助於排出惡露,還能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哦。

自然分娩的新媽媽一般臥床休息6~8小時後就可以坐起來,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如果是剖腹產或者產婦有合併症,醫生會根據你的術中、術後情況,告訴你什麼時間適合下地活動的。

不要亂吃排惡露的「補品」>>>>

有的新媽媽會在產後喝「生化湯」或者益母草,希望能促進惡露排出。小編建議,這類藥劑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否則,反而有可能影響子宮收縮和延長出血時間。

>>>>按摩

經常在小腹上順時針輕輕按摩,按摩過程中對穴位的刺激可促進宮縮,幫助子宮內淤血的排出,從而有利於子宮逐漸恢復到孕前狀態。產後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請產後康復醫生對骶尾部進行按摩,也可以促進盆腔肌肉的收縮,從而帶動子宮韌帶的運動達到消除盆腔淤血的目的。

溫馨提醒:

如果順產後超過6周,陰道還有大量出血情況,或者是陰道分泌物有臭味時,就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了。另外,如惡露顏色變化或者惡露反覆等,都要抓緊時間尋醫就診。

(文中部分圖文內容源自網路,因無法尋其原作者,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