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樓市“晴雨表”,2018土拍市場的起起落落

當下,萬科高喊“活下去”,樓市高呼降價的同時,國內多個熱點城市正輪番上演著“土地流拍”。根據CREIS中指數據統計,2018年1-11月,全國土地流拍數量接近900余宗,流拍率鋼彈6%,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近幾年中,樓市下行最嚴重的2014年的土地流拍率也只有4%。

一二線住宅用地流拍情況

1

線城市

1-11月,一線城市共供應253宗住宅用地,流拍數量14宗,流拍率鋼彈5.5%,去年僅為1.9% 。

2

線城市

1-11月,全國36個二線城市土地流拍總數更大,達到了299宗,流拍率達6.4%,去年僅為3%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熱點二線城市中福州市、成都市、合肥市、天津市土地流拍量漲幅較大,流拍總量鋼彈46宗。

一二線住宅用地流拍面積

1-11月,一線城市土地流拍總面積是75.04萬㎡,而去年僅為30.93萬㎡,流拍土地面積較去年上漲44.11萬㎡;二線熱點城市土地流拍總面積是267.83萬㎡,而去年僅為112.87萬㎡,流拍土地面積較去年上漲154.96萬㎡。

這樣大規模的土地流拍也曾在2014年出現過,那一年,全國土地流拍總數達345宗。主要原因在於2014年經濟下行壓力大,大家都不願意買房,開發商不願意拿地,政府也降低了土地供應量,最後供需兩不旺,導致土地流拍。那麽今年又是什麽原因呢?

原因分析

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深化,土拍政策頻出,競自持、競配建、限房價、共有產權用地的要求等成為重點城市推地的重要要求,導致拿地成本居高;

融資管道受限,銀行開發貸全面收縮,房企股權融資更是被凍結,至於公司債也受到嚴格監管,這些限制條件對項目盈利和周轉帶來了壓力,房企拿地更加理性,或者說根本沒錢拿地;

低單價、利於高周轉的優質地塊成為首選,部分附帶條件較多的地塊以及部分非優質地塊遭遇流拍,2018年以來,大多數房企進入償債高峰期,面對國內趨緊的融資環境、調控高壓下的銷售受阻和集中的償債壓力等,企業資金進一步承壓,拿地更傾向於一些小體量項目,以便快速周轉。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當堅決遏製房價上漲的呼聲越來越高,房企拿地的熱情卻越來越小,如今麵粉貴過麵包,而麵包價格又被卡死了,開發商們自然不願意做這個賠本生意。

市場現況

1

線城市:房價降溫,但整體平穩

從成交量來看,1~11月,一線城市的新建住宅成交量出現了明顯的同比下降,下降了 6.6%。從價格漲幅來看,4個一線城市新房銷售價格環比微漲。

具體來看,11月份,北京市商品住宅價格為43,880元/平米,環比上漲3.23%,同比下跌10.08%;上海市商品住宅價格為58,645元/平米,環比下跌7.57%,同比上漲19.43%;廣州市商品住宅價格為23,562元/平米,環比上漲9.22%,同比上漲56.51%;深圳市商品住宅價格為54,066元/平米,環比上漲0.01%,同比下跌0.39%。

一線城市商品住宅價格走勢

部門:元

2/3

線城市:土地市場降溫,房價整體下滑

今天我們談一下合肥市場,首先從具體的土地市場來看,2018年1-11月,合肥市土地流拍數量鋼彈20宗,流拍率達17%,而去年僅為7.1% 。

合肥市土地推出及流拍情況

部門:宗

合肥,這個曾經排名靠後的“弱二線”房地產價格窪地城市,一度是國內甚至全球房價高速上漲的“領頭羊”。作為省會城市的合肥,多年來的房價其實一直很“低調”,在近鄰南京2008年每平方米過萬的時候,合肥房價還在3,000~5,000元/平方米徘徊,直到2015年才突破萬元,2011年至今,合肥的房屋成交均價一直在漲,即使是在2011年3月限購令發布的“寒市”,也保持了總體上行,2016年,合肥的房價漲幅超過40%,一度居全球首位。而如今,合肥樓市走入下行通道。2018年11月,合肥市商品住宅價格為12,010元/平米,環比上漲18.88%,同比上漲30.11%。11月合肥住宅供應量達到10,230套,環比增長45.6%,同比增幅更是達到110.6%,但與之相對的是,環比下降25.0%,備案成交量僅1,800套。雖然近3個月漲幅有小幅上揚跡象,但是整體房價成下降趨勢。

合肥商品住宅全市價格走勢

部門:元

土地市場是房地產市場的一個“晴雨表”,而如今,很多城市的土拍不是以底價成交,就是出現了流拍,甚至都沒有開發商願意來交保證金。2018年以來,隨著庫存的持續下降以及市場行情的延續,全國熱點城市土地流拍數量大幅增長。可謂是土拍涼涼的一年。

至於流拍是否會繼續蔓延,小編只能“祈禱”市場早日趨於穩定,“天下太平”。

-The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