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道幽門螺桿菌對胃的傷害有多深嗎!與三大胃病最密切

幽門螺桿菌(Hp)是人胃黏膜內的一種螺旋狀的革蘭陰性菌。Hp菌體光滑,呈S形,有4~6條鞭毛。易黏附在幽門附近的胃竇部及胃體部的黏膜上,位於胃黏液的深層,不與胃酸直接接觸。Hp與人之間經口途徑傳播,具有活力的Hp在河水中可存活1周。

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最為密切的幾種疾病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發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適患者的檢出率可達80%以上,但過去對其病因卻一直不清楚。幽門螺桿菌陽性的胃炎多為活動性胃炎,殺滅幽門螺桿菌後則變為非活動性胃炎。慢性活動性淺表性胃炎逐漸發展可以轉變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繼而加重萎縮性胃炎並發生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成為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被認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縮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鏡複查一次,以便及時發現早期癌變。

2、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比較常見,其胃鏡檢出率為16.5%-28.9%。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和相關研究顯示,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我國胃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約為70%,十二指腸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約為90%,而根除幽門螺桿菌之後經過長期隨訪觀察,潰瘍複發率明顯下降至10%以下。因此有人提出了「無Hp(幽門螺桿菌)則無潰瘍」的說法。

3、胃癌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幽門螺桿菌被認為是胃癌的一個高危致病因素。實驗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可引起細胞過度增殖,使DNA易受損傷;幽門螺桿菌還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過度表達及基因突變等因此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一個啟動因子。

什麼叫幽門螺桿菌的清除或根除

Hp的清除與根除率均是用來評價抗菌藥物治療Hp療效的指標。經胃鏡下活檢胃黏膜,Hp陽性者,經抗菌藥物治療療程結束後即做胃鏡複查,Hp陰性者為清除。當治療療程結束後,停葯1個月複查,Hp陰性為根除。Hp清除後在1個月內複發率可達30%~100%,故Hp清除不能真正評價藥物的療效。目前在評價一種或一組藥物對Hp的療效時,必須以根除為標準。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

一般認為幽門螺桿菌僅寄居於人類,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幽門螺桿菌多系口-口傳染,因為在牙菌斑中可以培養出幽門螺桿菌。

知道了幽門螺桿菌是怎樣相互傳染的,大家就應該預防為主,講究個人衛生,常洗手,勤刷牙,勿食被汙染的食品,實行分餐製等等。

關於胃部調養知識,可顧問微信guolaoshi01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