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易》變易思想對中醫理論的影響

變易思想對中醫學的影響》

變易思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中醫學正是建立在以《周易》為源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上的獨特的醫學系統,其理論體系所包含的陰陽五行、精氣血津液、髒腑經絡與辨證論治等學說均與變易思想有關。

“變易”是指宇宙萬事萬物,無時無刻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變易思想,則說明在分析處理問題時,要注重事物的運動變化規律,即用“變易”的眼光去看事物的本質,這一思想充分體現了辨證唯物論的觀點。所以在處理中醫學問題時,變易思想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變易思想滲透於中醫學的每一部分。

變易思想對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是對某些對立事物或現象雙方屬性的概括。中醫的陰陽學說包括陰陽的對立製約、互根互用、交感與互藏、消長轉化以及自和平衡等幾個方面。《周易·系辭上》雲:“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指代陽與陰,即陽、陰相推,而生變化也。

又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指出“道”源於陰、陽的矛盾變化,說明事物矛盾對立、互相轉化的自然規律。

《周易》的六十四卦都是通過陰爻與陽爻的變易而產生的,但這種變易並非雜亂無章,每一卦都是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排列組合,這種有序的變易規律,同樣被運用於中醫陰陽學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即指出“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和“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的觀點,旨在說明陰、陽在“極”的情況下會出現往相反、對立的方向變易的趨勢,即陰陽轉化。故此,陰與陽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產生變易的前提,而變易是陰與陽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

中醫五行學說的內容包括了相生相克、製化勝複、相乘相侮、母子相及等 4 個方面。通過相生相克的關係,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使人體構建成為一個能量交流、功能製約的結構模型,用以闡明人體各部之間的關係。如若五行出現異常變易,則人體首先通過五行相生相克進行自我調節,《素問·六微旨大論》曰:“亢則害,承乃製,製則生化。”即出現五行的製化。同樣五行的勝複也是其自我調節的一種生理現象,否則必然導致病理的產生。

中醫學根據變易規律,即從各行之間的生克關係,總結相乘與相侮的病理規律以及母子相及出現的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的病理特徵。同時根據生克的變易規律,總結出以相生確定的滋水涵木、益火補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的治法;以相克確定的抑木扶土、培土製水、佐金平木、瀉南補北的治法。

變易思想與精氣血津液

精氣血津液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概念,是中醫用來闡述人體生理病理的基礎,精氣血津液之間存在著相互化生的聯繫,而這種相互化生聯繫正是基於變易思想。《周易·系辭上》曰:“精氣為物。”指出精氣構成了宇宙的萬物。

中醫精氣學說認為精氣是宇宙的本原,是存在於宇宙運動不息的極細微的物質,其自身的運動變化,推動著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與變化。這充分體現了變易思想在精氣學說中的運用。

氣的運動稱為氣機,主要分為“升、降、聚、散”,而氣的運動產生各種變化的過程又稱為氣化。氣機和氣化是人體最基本的運動和變化,如果出現變化則會出現人體生命功能失常,如氣機阻滯會引發氣滯、氣鬱、氣結等病理變化的出現。

《素問·天元紀大論》雲:“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這是氣化的兩種類型即“化”與“變”,是影響人體生理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因此,氣機和氣化成為變易思想在精氣學說中最突出的表現。而氣化的基本形式是體內精氣血津液各自的代謝和相互轉化。

《周易·系辭上》雲:“往來不窮謂之通。”精氣血津液之間相互往來循環,無窮無盡,就是所說的“通”,而這“通”又是在“變”的基礎上總結出的一種規律,正所謂“變通”,有變才有通。正常的生理情況下,精氣血津液之間維持相互穩定,但若其中某一物質出現病理性的變易,會導致疾病的產生。

變易思想與髒腑經絡

髒腑經絡是中醫學闡述人體生理病理的主體,中醫學擅於運用整體觀察的方法來認識人體髒腑經絡活動的規律。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內外緊密聯繫的整體,如《素問·六節藏象論》雲: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靈樞·本髒》所雲:“視其外應,以知其內髒,則知所病矣。”這說明根據人體外部的證候表現,可以通過一定的規律來推斷人體內部髒腑的變化。《孟子·告子下》中說:“有諸內,必形諸外。”這正與《周易》中“易窮則變,變則通”的變易思想所言相符。

中醫學正是通過變易的思想,看到了髒腑與體表之間的聯繫,從而又從人體外部的變易,推測人體內部髒腑的病變,如《素問·髒氣法時論》曰:“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同時中醫學根據髒腑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聯繫,認為某髒或某腑發生變易,必然影響其互為表裡的髒腑,如《素 問·咳論》曰:“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指出心與小腸在病理上也是可以相互影響的。同時,還有其他髒腑之間的傳變。

人體的十二經絡是氣的運行通道,它們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循行,倘若某經或某穴發生變易,必然影響人體經脈的正常生理,故此,運用變易思想對經絡進行觀察研究也是必要的。如《靈樞·九針十二原》雲:“五髒有疾也,應出於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髒之害矣。”則指出了五髒與經絡之間、經絡與十二原穴之間的變易聯繫,變易思想是整個中醫基礎理論框架的基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