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露|養生防病,加強自我保健

2018年10月8日 16:14,迎來寒露節氣。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我們可以隱約聽到冬天的腳步聲了。

隨著氣候逐漸轉冷,世間萬物,包括我們人類自身的「陽氣」也開始逐漸收斂,以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和維持體內外環境的平衡。

預防寒邪的侵襲,促進自身陽氣的收斂與保養,是這個時節導引與養生的重點。

寒露養生三字經

頸腰腳,三保暖

寒露之後尤其要注意肩頸、腰背、腳部保暖。

  • 暖頸: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會導致咳嗽、感冒、嗓子發炎。戴條圍巾可以有效保暖頸部。宜經常模仿「烏龜伸脖」的動作,前後伸縮脖子,再左右轉動。


  • 暖腰:老年人陽氣漸衰,腰肌勞損等癥狀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門時不妨穿個馬甲。另外,廣播體操裡的腹背運動和蹲起運動都能很好地溫暖腰背,時常用搓熱的雙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溫熱作用。


  • 暖腳: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襪子、棉拖鞋以外,還可以利用晚上看電視的時間,站立踮起腳尖再放下,重複做至額頭微微冒汗。做完運動,再用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溫暖全身。

酸甘潤,解乾燥

隨著人體陽氣收斂,養生需遵循「收」的原則,保養陰精,以順應秋冬養陰的原則。仲秋至深秋,燥邪當令,氣候乾燥,人體容易缺失水分。因此,秋季飲食應以「酸、甘、潤」為主,少食辛溫發散之品。

中醫學認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陰生津。因此,秋季適宜多吃雪梨、蜂蜜、銀耳、百合、蓮子、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乾燥癥狀。

喝足水,防腦梗

每到氣候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有腦血栓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間適量飲水,可以稀釋血液,防止栓塞。

另外要提醒的是,高血壓患者夜間不要因為起夜怕涼而憋尿,否則會使血壓升高,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

養生防病,加強自我保健

寒露後氣象很快變冷。體弱者特別是老年人的身體耐受力弱,適應性差,在此季節,很多疾病會紛至遝來,因此應有養生防病的意識,可從以下方面加強自我保健。

1.急性胃腸炎

入秋後,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如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或直接食用從冰箱裡取出的飲料和食物,就可能發生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

貼心提示:「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同時,大魚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盡量少吃,飲食結構要以清淡為主。在吃海鮮和燒烤時,一定要注意新鮮度。秋天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2.十二指腸潰瘍

由於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慾隨之旺盛,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也會導致十二指腸潰瘍的發作。

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極常見的消化系統疾患,佔消化性潰瘍的80%左右,主要癥狀為節律性上腹部疼痛、反酸、燒心等,可發作數日至數月而緩解,但極易複發,甚或整個秋季都在發作。

貼心提示:可用食療法。將牛奶250克煎沸,調入蜂蜜50克、白芨6克,日服一次;如有氣虛乏力、畏寒等表現,可用黃精3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淮山藥30克和黑糯米60克熬粥同服,對緩解癥狀、增強體質有一定作用。

3.習慣性便秘

秋季氣候乾燥,大便隨之也會乾結難排,表現為便次減少,糞質堅硬,病人常伴有左下腹腹脹感、欲便不暢等。

貼心提示:按摩是簡便易行的促排便方法,這種方法可在晚上睡前或清晨起床前進行。

操作方法:身體仰臥,先將兩手掌心摩擦至熱。然後兩手掌心在右腹下部順時針方向圍繞腹部旋轉,共按摩30圈。這個方向正好與糞便在大腸中的運行方向一致,有助於大便的運行。

4.心腦血管病

秋季是從夏季到冬季的過渡性季節,冷暖多變,常常不易立即感覺和體驗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覆,寒而復暖,暖後又寒,使人防不勝防。在晚秋時節,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明顯提高,高血壓病人秋冬之交血壓往往要較夏季的血壓增高20毫米汞柱,容易造成心腦血管血液循環的障礙。

貼心提示:秋季氣候涼爽乾燥,感冒受寒一般較為普遍,對健康人來說,這也許不意味著什麼,但如果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這方面也粗心大意的話,就很容易引發原有的心腦血管系統疾病。

因此,預防秋季感冒受寒對心腦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5.痛風

深秋氣象轉冷,人體進食中樞受到寒冷刺激,引起食慾增加,飯量增大,若多食肥甘厚味,則體內血尿酸產生過多,容易發生痛風。

貼心提示:宜多飲水,以促進尿酸排出,防止結石形成。每天需飲水2000-3000毫升,使每日尿量不少於2000毫升。

為防止夜間尿液濃縮,可在臨睡前或半夜增加飲水量。

6.老年皮膚瘙癢

老年皮膚瘙癢是常見的老年性疾病。通常皮膚瘙癢以軀乾為主,大腿內側和小腿屈側、關節周圍也常見。

癢為陣發性,輕重和持續時間不一,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溫度升高時易誘發或加重。

貼心提示:沐浴不宜過勤,不用鹼性大的肥皂,可用香皂或硫磺皂。保持大便通暢,可排除體內積聚的致敏物質,避免誘發瘙癢。

文章推薦

三步查看【歷史文章】

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本文來源於網路整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