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腎臟日:糖尿病腎病患者如何科學飲食

導讀

今天(2019年3月14日)是第14個「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主題為「腎臟健康,關乎你我」,旨在提高對全球腎臟疾病負擔增長和腎臟健康差距的重視。

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會發生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腎衰竭的主要原因。隨著中國糖尿病患病率的攀升及患者壽命的延長,糖尿病腎病未來可能會成為終末期腎病的首要原因。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我們應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壓,糾正脂質代謝紊亂的情況,減少蛋白尿,保護腎臟,除了各項醫療措施之外,飲食治療在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治療中也是很關鍵的。今天就來說說糖尿病腎病患者如何科學飲食。

糖尿病腎病飲食中蛋白質攝入量是多少?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治療非常重要,相比單純糖尿病患者,合併腎臟病變時,在糖尿病飲食基礎上又有其特殊的要求。但對於控制體重、糖尿病飲食、戒煙及適當運動的生活方式改變建議是一致的。

2017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到: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可佔供能比的15%-20%,保證優質蛋白質比例超過三分之一。推薦蛋白攝入量約0.8g/(kg?d),過高的蛋白攝入,如>1.3g/(kg?d)與蛋白尿升高、腎功能下降、心血管及死亡風險增加有關,但低於0.8g/(kg?d)的蛋白攝入並不能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已開始透析患者蛋白攝入量可適當增加。蛋白質來源應以優質動物蛋白為主,必要時可補充復方α-酮酸製劑。

2013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根據腎功能給予蛋白質攝入推薦,指出:臨床上糖尿病腎病期應實施低蛋白飲食治療,對於腎功能正常的患者按照0.8g/(kg?d)給予蛋白質,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後,飲食蛋白質入量為0.6-0.8g/(kg?d),如果蛋白質攝入量≤0.6g/(kg?d)時,可以適當補充復方α-酮酸製劑。

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保證三大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合理比例,某一類食物刻意吃多或吃少都不科學。糖尿病患者少吃碳水化合物食物,多吃肉(增加蛋白質攝入量)會增加相關疾病風險,而刻意減少蛋白質攝入量也並不能預防糖尿病腎病,我們應該遵循適宜原則,把握三大營養物質的能量佔比,對於透析有蛋白質丟失的患者需要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量,來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要量,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導致新的健康問題。

蛋白質保質又保量

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臟代謝功能有所下降,我們應盡量減少患者的腎臟負擔,需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然而限量的同時又要保證機體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因此我們要求盡量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動物類食品大多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而且其中的蛋白質是優質蛋白質,它們的氨基酸構成比和人體需求相符合,因此動物來源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高,此外,植物性食物中的大豆及其製品也是優質蛋白質較好的來源,可以適量選用。而其他植物來源的蛋白質因為氨基酸構成比與人體需求不符,是非優質蛋白質,過多攝入會增加腎臟代謝負擔。

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應該佔總能量的50%-65%,雖然日常的主食(大米、白面)中蛋白質含量很少,但因為攝入量大,對於腎功能嚴重受損,需要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來說,這部分主食中的蛋白質也應該盡量減少,普通米面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非優質蛋白質),一般建議用部分麥澱粉替代麵粉等製作主食,以減少這部分植物蛋白質的攝入量,沒有麥澱粉可以用普通澱粉代替,除此之外,藕粉、粉絲、粉條等是純澱粉類食物,也可以納入糖尿病腎病患者飲食中。當然這些食物可能會影響患者血糖控制水準,因此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藥物方案調整,以期達到平衡。

易被忽視的礦物質元素

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蛋白質攝入中需要保質保量,很多人也特彆強調這一點,但是往往忽視了一些礦物質元素的攝入調控。

鈉元素:糖尿病患者應該減少鈉的攝入量,鈉攝入超標一方面影響血壓控制,另一方面增加心臟疾病的發病風險。對於糖尿病腎病的患者來說,這點更重要,他們需要攝入更少的鹽,過多的鈉除了升血壓外,還引起水腫和水鈉瀦留,對心臟和肺影響較大。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應控制好高鹽食物的攝入,控制烹飪用鹽,但是不適宜選擇低鈉鹽(這種鹽鉀含量較高)。

鉀元素:鉀能夠平衡鈉的作用,有助於降低血壓,但如果腎臟代謝功能異常,血液中會有大量的鉀元素蓄積,也會危害身體健康,尤其會引起心臟問題。鉀元素廣泛存在於日常食物中,應盡量選擇低鉀蔬果,尤其是對於透析的患者來說。另外,ACEI類、保鉀利尿劑降壓藥,也會增加血鉀水準,應該注意調整和監測。

磷元素:磷也是食物中常見的礦物質元素,蘇打水中含有不少磷(棕色的可樂中含量也相當高),此外堅果、乾豆類以及一些穀物也富含磷。此外,因為磷可能會引起鈣代謝的異常,要注意患者的骨質疏鬆等相關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