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仁義禮智信與五臟健康

生命細胞科學告訴我們

人,所得所患的各種疾病,承受經歷的各種磨鍊,體驗感受的各種各樣的煩惱和快樂、不幸與幸福,學習掌握的做人做事的道德和道理,領悟奉行的人與自然、天地萬物和諧相處、生態平衡的法則和規律,都與自己的精神和內心息息相關,緊密相聯。

人,由無知到有知,無智到有智,無慧到有慧,無明到有明;從小聰明到大聰明,從小智小慧到大智大慧,從小明到大明,都與自己的精神和心靈息息相關,緊密相聯。

人,想自己不生病,生了病又想自己儘快好,就要懂得調整自己的精神和內心,常思己過無私通,正氣浩然貫蒼穹。把仁義禮智信做好做全,把各種不好的氣變成五常之氣,讓仁義禮智信的浩然正氣養護我們的五臟六腑,養護我們的精神和心靈。

生命如花,心暖花開,綻放健康,綻放幸福。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一好再好不是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個人的起心動念和言行造作,不僅對人的身體有直接影響,而且起什麼心、動什麼念、做什麼事還會對應著影響到身體的哪個部位,這都是很有科學根據的。有經驗的醫生治病先治心,實際上,一個人心正了之後氣就正,氣正了之後形就正。

按照中國古代中醫理論,人是由形、氣、神三部分組成的。形,就是我們的外形;氣,就是我們的經絡氣血;神,就是我們的精神意識。用現代科學的說法,就是身體的物質、能量和信息這三個方面,物質對應的就是外形肉體,能量對應的就是中醫學裡「氣」的概念,信息對應的就是我們的「神」。

人生病有三個原因:有外在的,有內在的,有不外不內的。外在的是風寒署濕燥火,內在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不內不外的就是飲食和生活起居。中醫們想辦法解決了很多人的疾病問題,但發現最後都留一個尾巴。後來在一個機緣巧合下,明白到第一件事就是「反省」,反省之後發現,為病人治病必須進入病人的內心世界,與病人作心靈溝通。

古代醫學著作都提到一點,一個醫生最重要的不是醫術而是醫德,「德」為醫之本。古人有個說法,叫「進與病謀,退與己謀」,就是進一步要慎重考慮怎樣解決病人的問題,退一步就是「反求諸己」,以前主要是沒有進入病人的內心,病人得病的「鎖」沒有打開,開多少葯都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頓悟到這點後,就開始在臨床上實踐,下面就是用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對應五臟治病的情況:

古人把「仁義禮智信」這五個方面叫做「五常」,就是「三綱五常」的「五常」。「常」是什麼呢?「常」是自然狀態,就是「正常」。蔡禮旭老師講得好:「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為。」知道一個人的正常狀態應該是什麼樣子,就叫做「明」,反過來就是「不明」,不明就會妄為,妄為的結果就是凶災,凶災的一個體現就是疾病,甚至是絕症,實際上很多絕症就是自己的內心造出來的,這叫「造病」。

五常裡的第一常是仁。

仁就是仁慈、仁愛,博愛,就是慈悲善良,能同情人。它對應的五行是木,對應的方向是東,對應的四季是春,對應的五臟是肝,這個肝不單單指肝的那個臟器,而包括肝臟臟器在內的一種狀態和功能。

很明顯,一個人仁慈善良博愛。,富於同情心,這股正氣就可以養護、化育、茵嵐和滋潤肝臟,反之就會傷害肝臟。肝臟經絡和七竅都是連通的,如果肝臟出了問題,眼睛就會出問題,因為肝開竅於目,當然,其它地方也會有外應的表現。

學習傳統文化後,讀了《了凡四訓》後,首先要反省自己:仁,仁者愛人。現在很多都是家中獨子,從小父母對其寄託的希望很大,自己又非常倔強要強,倔強要強就會使木氣生髮太過,肝臟受損,疾病就來了。人要強到什麼程度呢?考試必須是第一,得了第二就特別苦惱,攀緣心也特別重,而且在家裡孝敬父母方面也做得特別不好,那時認為主要任務是學習,其它的都不重要,其實這種理念是非常害人的。

人體實際上就是一堆原子的組合體,排列成健康人的樣子和病人的樣子,都是這一堆原子,只不過是排列不一樣而已。那麼原子又聽誰的話?聽能量的話,能量就是平時所說的「場」,物理學叫「場能」,這種倔強之氣就會在咽部形成一種場能,這種場能就會形成腫瘤。你即使把這個腫瘤切掉,但你的倔強之氣不消除,它這個場能還存在,將來這些成份還是往這裡聚,還會得腫瘤。

頂撞人特別是父母長輩,這都是木性裡面最傷肝的地方。你要想病好,先把「氣」調過來,把不好的氣變成正氣,正氣從哪裡來?從改變心態性格著手,眼下就先從孝敬父母開始。從小就沒乾過任何家務活,長這麼大好吃懶做還經常頂撞父母,這個氣能正嗎?

氣正了,體內原子的排列組合就正常了。這個理念不僅從中醫的角度是這樣的,同時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也是有根據的。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生理學家艾爾瑪教授曾作過一個很著名的實驗,他把人生氣、悲傷、煩惱時所呼出的氣收集起來,再輸入到一個盛著藥水的瓶子裡,這個瓶子的藥水顏色就會改變,憤怒時的氣能讓藥水變成紫色,悲傷時的氣能變成灰白色,再把紫色的水抽出來打到小白鼠身上,小白鼠幾分鐘之內就抽縮死亡。

這就明顯告訴我們,我們生氣發怒頂撞人時實際上是在分泌毒素。艾爾瑪教授研究得出,人生氣發怒三分鐘消耗的能量,跟跑完三千米消耗的能量是相同的,所以人生氣發怒後緊接著就是疲勞,疲勞之後緊接著就是手腳發麻,因為疲勞消耗精力,末梢循環就不好,就會致使手腳發麻

這就印證了中醫的一個道理,叫「怒則氣上」,氣上則人體精華消散。很多人都有體驗,生氣發怒時手腳是冰涼的,臉是發青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生氣發怒致使氣血瘀阻。中醫有望聞問切,和一個人一握手,他手腳冰涼,臉色又發青,就可斷定此人肝臟有問題。這在現代科學上得到了印證。

這就說明一個道理:仁慈、善良、平和、博愛,可養肝臟之氣,可使肝血通暢,一通暢,人的氣脈就好,當然就長壽。老子有句話: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剛強。我們在生氣發怒之後,四肢就僵硬。人越年輕,筋骨越柔軟,越老越發硬發緊,所以中醫有個說法: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反過來筋短一寸,就少活十年。。

五常的第二個方面就是義

義就是道義,義務,責任。它對應的五行是金,對應的方向是西,對應的四季是秋,對應的五臟是肺。一個人為人處事講道義,時刻不忘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角色義務,有責任心,這股正氣就能養護肺。反推呢?一個人如果在道義方面缺失,不肯盡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那麼就會出現肺氣不足,肺功能衰弱

那麼「義」的反面還有什麼呢?還有就是「過激」。「義」在四季對應秋天,秋天秋風蕭瑟,萬物凋零,天地一派肅殺之氣,所以肺氣過於旺盛的人,他的殺氣也很重,殺氣反映在行為上,就是特別愛挑剔別人的毛病,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眼裡揉不下沙子。這種性格的人容易得肺經方面的病,而且還會傷到肝,因為肝屬木,肺屬金,五行生剋金克木,一個人控制欲強,挑剔別人的習氣特別重,肺氣過旺就會傷肝,而且會傷得很嚴重。

肺金之氣發展後,就是悲涼之氣,中醫講悲是傷肺的,一個人心情特別悲涼就會把肺給傷了。怎樣治療悲涼呢?首先應認識到的是,凡是心情悲涼的人都陷在了小我裡邊而且走不出來,當一個人走出小我走進大我時,他就不會悲傷了,而且會變得很慈悲。慈悲就是無條件地關懷一切人,心胸一打開,氣就跟著變化,氣一變化,身體的疾病就會跟著緩解。其實人只要一笑,全身緊張的氣就放鬆,臟器就得到舒緩,病就好治了。

五常的第三個方面就是禮。

禮對應的五行是火,對應的方位是南,對應的四季是夏,對應的五臟是心。《尚書》講火曰炎上,就是說積極向上的意思,代表的是進步文明有禮貌,國際上考量一個國家是否進步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這個國家的國民有沒有禮貌。禮貌對應的就是秩序,而五倫關係就是人與人交往的最正確的秩序。

一個人行事心正,尊老愛幼,有禮貌有涵養,禮義廉恥各方面都很注意,那這股正氣就可以養護他的心臟,反之,就會損傷心臟。《黃帝內經》講:心者,主明之官。主明則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也就是說心在身體裡面起主導作用,是主神明的。

心的自然狀態就是積極向上的、開放的、明朗的狀態,那麼心的不自然狀態是什麼呢?心有很多不自然的狀態,其中一個最大的不自然狀態就是仇恨,仇恨最傷心臟,你經常仇恨人,就會導致心慌心跳,還有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

「禮」與「樂」是合在一起的,「移風易俗,莫善於樂(yue)。」「樂」還有個讀法為樂(le)。就是歡喜。一個人的心態要是處於歡喜的狀態,那他的氣脈就特別容易通暢,你看那小孩子,他一天到晚都是歡喜的,他的心脈完全通暢,古人稱之為「純陽之氣」。醫學家認為,成人平均每天笑七次,心脈就會很通暢。我們中國人在全世界來講笑是最少的,一天到晚綳著個臉,所以國人應該特別注意調整心態。

五常的第四個方面就是智。

智對應的五行是水,對應的方位是北,對應的四季是冬,對應的五臟是腎。「智」就是智慧,一個人要是智慧足夠,言行舉止都不出真正的智慧軌道,那這股正氣就可以養護腎。智慧從哪裡來?一是讀聖賢書,聽聖賢教誨,按聖賢教誨的去做,就容易開智慧,還有就是謙虛謙恭,能聽進別人的意見,一個人真正謙虛謙恭了,這股正氣也可以養腎。

一個人要是傲慢自大自負,從不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這樣的行為對腎臟就沒有好處。「兼聽則明」,聽要用耳,腎開竅於耳。一個人腎氣足了,就比較容易聽進別人的規勸和意見;換言之,能聽進別人意見的人,腎氣足了,耳竅通了,反過來又有利於智慧的開發。

另外,還必須重複那個話題,就是傷精的問題,傷精就是傷腎,這個問題很嚴重。傷精是怎麼傷的呢?就是房事過度,把腎氣給傷了。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骨骼強健是腎氣足的表現。腎氣足的人,整個骨髓是充滿的,脊柱這個骨髓是跟大腦連在一起的,骨髓充盈連到大腦,這個人就容易開發智慧。

相反如果把腎氣洩露的話,他的骨髓就枯萎,骨髓枯萎,大腦裡面的精華就會反過來倒著灌進骨髓,那麼大腦就會不靈光。還有,腎等於身體的總銀行,五臟六腑的精華多餘的都往這裡邊儲備,腎把所有的多餘的能量收進來儲藏好,以備不時之需,就是有了病就把這個能量調動出來用。

經常洩露腎氣的人,就會出現這幾種表現:一是容易骨折,因為骨髓枯萎了就容易骨折。第二個就是經常煩躁不安,恐懼,自我壓力特別大,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沒有安全感。第三個就是腦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嚴重者還會喪失工作生活的能力,成一個廢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體的腎精和骨髓,也就是人體的精髓,實際上就是我們身體的防衛系統這個大軍的後勤供給部,假如把這個供給軍餉的地方全部抽空了,那這個防衛大軍就會全面崩潰,我們的腦力、智力、體力、抵抗力就會全面下降,以致於百病叢生,比如糖尿病、中風、子宮頸靡爛、子宮癌等。

前面剛說過腎氣洩露過度的人容易恐懼,那反推就是恐懼的心理會傷腎。一個人做了壞事就會日夜有恐懼感,我們發現有些小孩子,某一天突然覺得他別彆扭扭的,一問才知道他打碎個玻璃杯沒敢說,一旦說出來,大人再把他教導一番,他把這個事情一釋放,馬上就又變得活蹦亂跳了。

一個小孩子尚且如此,何況大人呢?所以人只要做了一件壞事,就會傷到腎氣。傷到腎氣後,根本不是用藥方就可以治好的。只有心正了,氣才能正,氣正了,病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五常的第五個方面就是信。

信對應的五行是土,對應的方位是中,對應的四季是長夏(從立秋到秋分這段時間),對應的五臟是脾胃。

信,就是誠信,信義。一個人如果他特別誠實守信,不欺不詐,做任何事都誠意正心,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從來都不埋怨別人,更不會斤斤計較,那他這股正氣就可以養護脾胃,這樣的人脾胃功能乃至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就好。

反之亦然,一個人要是奸奸詐詐,不誠不信,或者說即便不奸不詐,但卻特別愛埋怨人,總是有怨氣,處處斤斤計較,那他的脾胃和整個消化系統功能就會受影響。宋代大理學家程頤說過:「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先聖老子更是早就教誨世人:「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

你看看,一個國家要是缺失了信用,就會衰敗下來,何況我們一個人呢?

人所得的各種各樣的疾病,都與他的內心有關係,都與仁義禮智信的缺失有關係,如果我們懂得了這些,那要想使自己不得病,得了病又想使自己儘快好病,那就要懂得調整自己的內心,遇事看得開,把自己缺失的德性補上,把仁義禮智信作好作全,把我們各種不好的氣變成「五常」之氣,讓仁義禮智信的浩然正氣來養護我們的五臟六腑。

仁義禮智信實際上就是對《弟子規》的濃縮,《弟子規》講的也是仁義禮智信,不過是把它具體化了。我們把《弟子規》都讀懂了,落實了,我們的心態就恢復到正常了,心一正,身體就健康。

同時《弟子規》還教給我們一種生活方式。現在西方有一種病叫生活方式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對導致的疾病,那反過來我們用古聖先賢的教誨來約束和規範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會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經得的疾病治好。這種治病方式不用花錢,不用吃藥,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關注微信公眾號《凈塵軒》 每天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