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火、睡不著、肝鬱?3種肝臟的「天然清道夫」,排毒解鬱火氣消

《黃帝內經》中是這樣給肝定位的:「肝者,將軍之官也。」

大家注意這是一位武官,力量很強、火氣十足,喜歡縱橫馳騁,無拘無礙,這樣它的疏泄、升發功能才可以暢行無阻。

假如人悶悶不樂,肝氣不順暢,一直被壓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時間長了它自然就鬱結了。日常中,在飲食追求色香味的同時,也同樣兼顧營養健康的使命——可以給肝排毒。


3種肝臟的「天然清道夫」

1. 枸杞

(1)針對肝血不足所導致的雙目乾澀、視物不清、頭暈眼花、視力疲勞等癥狀,枸杞同樣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2)日常長時間使用電腦所造成的眼睛疲勞等癥狀,枸杞泡水飲用可以明目。

(3)另外,也可和菊花一起泡水喝的方法來清除肝火。


2. 紅棗

(1)紅棗的一個沖泡細節決定著它功效的高低。

(2)紅棗果皮堅韌不好消化,如果整顆沖泡,很難將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將其掰開再沖泡。還要注意的是,新鮮的紅棗不宜沖泡或煮。

(3)這是因為它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用熱水煮泡會嚴重破壞維C。


3. 黃瓜

(1)黃瓜的大部分維生素A是在瓜皮中,因此削皮吃黃瓜僅含有微量的維生素A,很是可惜,建議將黃瓜洗乾淨連皮吃。

(2)其細纖維具有促進腸道毒素排泄和降膽固醇作用,其所含丙醇二酸可以抑製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尤其適合脂肪肝的預防。

注意:黃瓜不宜與柑橘類水果同食,因柑橘類水果亦含維生素C,若同食多被黃瓜中的分解酶所破壞,降低其營養價值,故不可同食。


上火、睡不著、肝鬱?還要推薦3個更為科學的中醫方法

1. 手工熬製中藥——疏肝活血排肝毒

原料:柴胡15g,黃苓15g,炒白朮12g,當歸12g,白芍15g,茯苓20g,香附12g,生地20g,蟬衣10g,鬱金15g,合歡皮15g,夜交藤30g,丹皮10g,炙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禁忌:要保持心情愉悅,少生氣。


2. 中醫成品膏方——降肝火,排肝毒

原料:枳椇子、葛根、佛手、蜂蜜、魚腥草、決明子等十餘種中藥精心材熬製製成。藉助於張仲景《金匱要略》改進方柒璜草護苷膏。

功效:肝火旺、肝氣鬱結、以及由此引起的失眠、口臭、痘痘、食欲不振、臉色暗黃以及酒精肝、脂肪肝等癥狀。

用法:每日早晚沖泡一次,每次取10ml左右,加入100ml左右溫開水,攪拌後即可食用。

禁忌:高血糖、糖尿病、孕婦禁用。


3. 外部穴位按摩——疏肝解鬱、養肝明目

(1)大敦穴:清肝明目

位置: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的地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

功效: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以使您的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2)行間穴:降肝火

位置: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

功效:夏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皰等症,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2)太沖穴:紓解肝鬱

位置:「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方向4厘米處,有人把「太沖穴」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

功效:所以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