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探訪臨沂四院:網戒中心被除名 楊永信仍標注“擅長網戒”

一條題為“我就發一段十三號室的叫聲”的微博影片,讓曾因開設“網戒中心”而引發爭議的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簡稱“臨沂四院”)重回輿論漩渦的中心。

10月26日,臨沂市衛計委向新華社記者回應稱,網傳影片資訊明顯不實,影片中提到的“十三號室”為“心理康復一病區”第十三號房間,是收治精神病人的搶救室。經了解,該搶救室近期一直未使用。臨沂四院原“網戒中心”於2016年8月取消,此後便不再收治網癮人員。

10月27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臨沂四院走訪發現,在該醫院官方介紹中,已經抹去了諸多與網癮戒除相關的字眼,但是臨沂四院原“網戒中心”負責人楊永信的介紹中仍明確標注著“擅長網絡成癮戒治”。

臨沂四院掛號處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臨沂四院原“網戒中心”確已取消,不過如果要谘詢網癮戒除相關的問題,仍舊可以掛該醫院精神科的號,進行谘詢。

臨沂四院1號住院樓南門。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張家然

抹去“網戒中心”

澎湃新聞記者走進臨沂四院的正門發現,在其門診樓的外牆上張貼著該醫院的簡介、平面布局圖、規劃圖。

該醫院規劃圖介紹稱,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佔地44畝,主要包括門診樓、1號住院樓、2號住院樓、總務樓等。該規劃圖在介紹心理康復一病區時,原本曾用括號備注為“網絡成癮戒治”,不過現在已經被深綠色的膠帶掩蓋,原字跡依然可見。

臨沂四院平面布局圖

心理康復一病區位於1號住院樓二樓。臨沂四院平面布局圖示注了每個科室的分布樓層,其中在標注心理康復一病區處,有一部分內容也被抹掉。據該醫院保安介紹,被抹掉的內容為“網戒中心”。

臨沂四院規劃圖

該醫院簡介稱,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暨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前身是臨沂地區精神病醫院,始建於1965年,1995年臨沂撤地設市,醫院更名為臨沂市精神病醫院,2005年改稱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列名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醫院是臨沂市政府舉辦的國家公立醫院,臨沂市精神疾病專業防治機構,集精神心理疾病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於一體,是全市精神疾病、心理疾病防治業務技術指導中心。

此外,臨沂四院是臨沂市綜治委法規政策及民生建設專項組心理乾預機制建設項目組掛靠部門,臨沂市精神衛生學會掛靠部門,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孤獨症兒童康復救治定點醫院,臨沂市青少年心理谘詢中心。

臨沂四院職工總數606人,現開放床位1000張,內設20個職能科室,業務科室設定5個精神心理科,醫院配置無抽搐電休克儀、經顱磁刺激治療儀、生物反饋治療儀等先進的精神心理疾病專科醫療設備。

臨沂四院簡介中還透露,該醫院有一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而原“網戒中心”主任楊永信就曾獲得2008年度的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副院長楊永信

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專家簡介

10月27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來到臨沂四院門診樓一樓大廳,在大廳右側牆上張貼著“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專家簡介”,其中,楊永信的資訊為“精神衛生主任醫師 黨委委員、副院長,擅長網絡成癮戒治、性格缺陷矯治、青少年危險行為乾預、問題家庭的診療”。

臨沂四院官方微信的掛號資訊顯示,10月27日至11月2日這一周內,楊永信僅在11月1日(周四)這天有號可掛。

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專家簡介中的楊永信介紹

臨沂四院多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楊永信平時主要在1號住院樓二樓上班,每周在門診樓坐診的天數很少。

楊永信1982年畢業於沂水醫專,後被分配到臨沂四院從事精神衛生治療工作。2006年1月,臨沂網絡成癮戒治中心正式成立,楊永信任中心主任,屬臨沂四院當時新開發的醫療項目,也就是被外界熟知的“網戒中心”。

楊永信此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與別的網癮治療不同的是,家長也是被治療的主體。在長達四個半月的治療當中,家長必須全程陪同。楊永信在接受採訪時還堅稱,他們所採用的電擊療法是絕對安全的。

據《齊魯晚報》2009年2月報導,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楊永信獲得2008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楊永信從事網絡成癮戒治工作,先後獲國家級發明專利3項、市科技進步獎2項。他首先把網癮界定為心理疾病,創建了獨具特色的60環節楊永信網癮戒治模式,現已成功戒治網癮患者千余例,成功率達95.6%,在全國引起轟動,並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影響。楊永信網癮戒治模式被列為全國重點推廣項目。

另據封面新聞近日報導,楊永信現在醫院正常上班,負責的是精神衛生方面的工作,醫院已經不再開展網戒這門業務。

“心理康復一病區”的指示牌上有一部分內容被抹掉

封閉管理的“心理康復一病區”

引發此次輿論風波的“十三號室”位於臨沂四院1號住院樓二樓。

澎湃新聞記者在臨沂四院1號住院樓走訪發現,1號住院樓共有6層,一層為心理谘詢門診,進入該門診須走南門進入,進入2至6樓需要繞至北門進入,北門電梯通往3至6樓,二樓僅能從北門走樓梯進入。

據大眾網2016年8月報導,進入“十三號室”須過兩道門,一個1號住院樓北門鐵門,一個是1號住院樓二樓隔離門,這兩道門都有家長“把守”,而且兩道門不會同時開啟,進入第一道門後,只有經過核驗身份後,才會打開第二道門放行。沒有院方人士的帶領,外人想要隨意進入幾乎不可能,裡面的人想要出來,也是難上加難。

通往“十三號室”的臨沂四院1號住院樓南門

而今,上述報導中提及的第一道門已經開放通行,第二道門仍有專人把守。拍攝並上傳上述微博影片的葛龍徒(化名)是2015年、2016年被送到這裡接受“電擊治療”的網癮少年之一。他告訴澎湃新聞,他被“電擊”的地方就是位於二樓的原十三號室。2018年10月22日晚,當他再次來到臨沂四院樓下時,他聽到一個孩子的哭喊聲,疑似來自二樓的十三號室。他拍攝了影片,並上傳至網絡,畫面中是夜色中的大樓,伴著一陣陣哭喊聲,被人們稱為“網癮中心的尖叫”。

後經當地警察機構調查,網傳影片中的哭喊聲並不是從十三號房間發出,而是由十二號病房8歲患兒孫某某發出。該兒童為精神發育遲滯患者,據其在醫院陪護的爺爺奶奶反映,該患兒時常哭鬧,當晚因向其奶奶索要東西未得到滿足所以哭喊。

葛龍徒也在微博發布聲明稱,拍攝影片後,未經核實便在網上傳播,對於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行道歉。

據多名在1號住院樓住院的患者和患者家屬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們沒有聽說臨沂四院還在接受網癮戒治患者,1號住院樓2至6樓都是封閉式管理,病號主要以抑鬱症患者為主,每個樓層入口都有專門的護理人員負責看門,有時候患者家屬也會幫忙看一會門。

澎湃新聞記者來到1號住院樓的二樓,樓梯口貼著“心理康復一病區”的指示牌,指示牌上有一部分內容也是被抹掉了,通過按門口的門鈴,會有人打開隔離門詢問情況,無關人員杜絕入內。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接受“學習困難,沉迷網絡,兒童行為不良”等問題谘詢的還有臨沂四院心理谘詢與治療門診,該門診與“十三號室”同在臨沂四院1號住院樓。

該門診提供的介紹顯示,心理谘詢與治療門診創建於2010年,門診是該醫院副主任醫師趙松濤,治療形式是生物醫學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與心理治療相結合。趙松濤同時是“心理康復一病區”的控煙、消防安全責任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