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嚴重失眠者也有睡著,這些睡覺常識普遍錯了

由於睡眠伴隨人的一生,它包含多重基本且重要的功能,提升了免疫力、減少生病機率,統合了大腦、強化記憶力與創造力,因此也是切身養生的基礎。對於以下睡覺這些常識,普遍都理解錯了。

常識1:能夠睡得著就是睡得好

據美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國際睡眠障礙分類標準,將睡眠障礙分成83種,只有一種睡不著是自己知道的,其他82種都是睡著之後才會發生,因此睡得著不表示睡得好,睡著之後,還有80餘種疾病有可能發生,我們要確認沒有睡眠相關疾病才是真的睡得好。

常識2:睡前運動和泡澡能夠較好入睡

睡前運動、泡熱水澡會讓身體的核心體溫上升,以及血液循環與代謝變快,這3種狀況會讓人的生理時鐘運行往後延遲,不利於睡眠的進行,一般要等到運動過後幾個小時,身體代謝恢復到正常、核心體溫下降,才有利於入眠。

常識3:每晚一定要睡滿8小時才正常

根據研究,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是不同的,影響每個人基本睡眠需求量是由基因以及環境互動作用所共同呈現。睡眠時間長短會以常態曲線分布來呈現,就像身高也是一樣,是基因表現所產生的結果。

常識4:失眠者是幾乎整晚都沒有睡

其實大部分的失眠者都認為自己整個晚上都沒睡,但是經過睡眠檢測發現,就算是嚴重的失眠者,每個晚上仍舊可以睡好幾個小時,只是一般人在熟睡的情況下,無法體驗時間的消逝,因此對於自己睡了多久,判斷並不準確。

常識5:喝酒有助於睡眠

喝酒會讓人感到放鬆,對某些人來講比較容易入睡,但是全身肌肉放鬆的同時也會讓上呼吸道的肌肉更放鬆,因此睡眠中的打呼會更大聲,使得原本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可能因此導致睡眠呼吸中止,而原本已經有此癥狀的患者,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另外,酒精的代謝物乙醛不利於睡眠的維持,因此即便是剛喝完酒的人會想要睡覺,但是睡到半夜會因為乙醛發生作用,導致睡眠結構不穩定,而影響睡眠狀態。

常識6:打呼嚕就是睡得香

打呼嚕是上呼吸道空間不夠的表現,持續下去可能會導致呼吸的阻力提高,造成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造成呼吸障礙。更進一步容易導致通氣量不足,也就是所謂阻塞性睡眠通氣量不足,影響到白天的精神狀況及後續的慢性病產生,例如高血壓、心臟病,最嚴重的是中風,所以打呼嚕須經檢查,沒有檢查就不確定是什麼狀態,也難以了解對身體的影響有多少。

常識7:平日睡不夠用假期時間補眠就好

平日睡不夠會形成睡眠債,假日補眠到底是否足以還債,這是一個問題。但確定的是假日補眠會比較晚起,反而會讓生理時鐘的規律性打亂,不利於維持自身生理時鐘,所以利用假期時間補眠的做法並不正確。

常識8:小孩好動是睡太多

睡眠質量不好的小孩,白天表現的方式和大人不同,因為疲憊,所以會以好動來支撐體力,白天比較難靜下來,甚至會以過動來表現,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就常被認定是過動兒。臨床上有2成過動兒確認是因為睡眠障礙所導致的癥狀,因此小孩好動,應該要先排除是否有睡眠障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