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身上這4種穴位專克失眠,用1個好1個

失眠症是現代大多數人揮之不去的「困擾」,很多人對於失眠都是非常無奈,也有很多人不把失眠當病,以為吃安眠藥就能解決問題,但長期服藥會影響正常的睡眠模式,改變生理功能,產生賴藥性。其實身體有4種穴位專克失眠,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肝俞穴、心俞穴

我們在生氣發怒、情志不暢時,易導致肝氣鬱結,久鬱化火,肝火上炎,這樣會帶動心火,擾動心神,造成失眠多夢的現象。治療這類失眠,應從疏肝清心入手。可重掐勞宮,中沖、少衝刺血可以清瀉心火,此外還要配合肝俞、心俞刺血拔罐,以達到清瀉肝火和心火的目的。肝俞位於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處。心俞位於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處。

勞宮穴、中沖穴、少沖穴

心為君主之官,其位在上,五行屬火。當思慮過度、慾望過多時,容易出現心火亢盛、擾動心神,心神不寧人就會失眠。勞宮、中沖、少沖分別是心包經和心經的重要穴位。重掐勞宮,並在中沖、少沖兩穴刺血,可以清心除煩,降心火,專治胡思亂想出來的失眠。中沖穴位於中指尖端中央,少沖穴位於小指內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

神門穴、太沖穴、丘墟穴

遇事受到驚嚇,會造成心膽氣虛。心膽氣血不足,則心神失養,影響睡眠。這類情況的失眠可選擇心、肝、膽經的原穴--神門、太沖和丘墟。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特殊穴位,擅長補虛。三穴共用,可以養心血、安心神、補肝陰、引膽火歸元,治療因驚嚇導致的失眠。神門穴位於腕橫紋靠近小拇指一側的凹陷處。太沖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前的凹陷處。丘墟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的凹陷處。

內關穴、公孫穴

古代醫家總結,「胃氣不和則臥不安」。吃多了撐出來的失眠,實際上是由於胃氣不和造成。胃在心之下,飲食積滯在胃裡,胃中脹滿不適,導致中上焦氣機不暢,進而擾動心神,引發失眠。此時,可取八脈交會穴——內關和公孫兩穴。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通於陰維脈,公孫為足太陰脾經絡穴,通於沖脈,兩脈匯聚於胃心胸部。這兩個穴位相搭配,可以起到和胃降逆、寬胸理氣的功效。胃氣和則心神安,失眠自然就好了。內關穴位於掌側腕橫紋中點向手臂方向三橫指處。公孫穴位於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失眠多按以上介紹的幾處穴位會有很大的幫助,可以一起學習一下。如果以上這種穴位按摩方法不適合您,可以考慮一下呼嚕寶失眠治療儀帶來的物理治療方式,老人和年輕人都能適用,在零傷害的作用下改善您的睡眠狀況,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有一個好的睡眠品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