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過30,要更加註意關節的養護啦!

關節作為骨骼之間的連接點,一旦出了問題,人的行動力就會受限,為什麼有的人關節不好?這與很多因素有關。通常來說,我們的關節軟骨在23歲左右就發育成熟,30歲之後,由於體內的營養素逐漸流失並不再生成,軟骨從生理上就開始逐漸退化、磨損。如果保護不當,就很容易導致骨關節炎,造成關節活動不便,僵硬、疼痛等問題。

那麼,關節不好,禍首到底是誰呢?

(1)個人體質不同。有人一輩子跑步也不見關節痛,有些人跑了兩個禮拜就開始出現關節痛且無休無止,這個從根本上來講確實有個人體質的差異在內。這個和有些人愛感冒有些人一本子基本上沒有感冒過是一個道理。通俗的說就是娘胎裡帶來的,說科學點就是基因和染色體的差異了。

(2)鍛煉過度。不少的老人喜歡鍛煉,65歲以後關節退行性變化嚴重,天天走十幾公里或無節製跑步、爬山,都會加重膝蓋的損耗。另外,現在關節病患者越來越年輕,這和年輕人打籃球、踢足球中沒有保護好自己的膝蓋有關;一些健身愛好者認為練深蹲可以強健下肢肌肉關節,這也是錯誤的。

(3)不注意保暖。由於關節沒有脂肪來保護,得不到充足的熱量供應,關節處的溫度會比其他部位低,因此關節更怕冷。短裙、熱褲固然好看,但在寒冷的秋冬季,隻穿打底褲或將膝蓋、腳踝、肩膀裸露在外,會加重關節損傷。

(4)過度活動關節。有些人認為,骨刺引起的疼痛是因為骨頭裡有根「刺」扎的,不停活動關節,把刺磨平就好了。但事實上,骨刺也是關節退行性病變的一種,過度活動關節只會加重老化,讓疼痛變本加厲。關節有骨刺,可到骨科就診,看是否需要通過關節鏡將骨刺磨除。

(5)關節受傷了不當一回事。受過傷的人,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力量減弱,傷愈後更要養護關節,否則關節退行性病變會來得更早。

無論哪種關節病,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都屬於高危人群。因此要以養護為主,加以適度鍛煉,可選擇游泳、健步走、慢跑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飲食裡的營養改善關節不適,預防關節炎,例如吃一些深海魚,不但可加強關節內膠質的彈性,還能抑製關節炎性反應。也可以多吃含鈣質豐富的食物如小魚、蝦類、蛤和牡蠣等。還有深色的新鮮蔬菜中含有生物類黃酮,這種類黃酮可以加強關節內膠質的能力,減緩炎性反應,加速關節傷害的復原。 也要服用一些專業的關節保養品,比如湯臣倍健健力多,它的主要原料有氨糖、碳酸鈣、硫酸軟骨素,其中的氨糖是軟骨基質的重要營養成分,可以補充軟骨營養,促進軟骨修復;而硫酸軟骨素作為關節的潤滑劑,與氨糖搭配,能補充軟骨滑液,潤滑骨骼,更好養護關節軟骨。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啦,如果您覺得有所幫助的話,請收藏或者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吧!歡迎關注「關節炎學堂」,定期更新科普小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