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牛皮到驢皮,阿膠保健是如何從古代流傳至今的?


文/李雪雪


01常見中藥

其實,阿膠一開始並不是保健品,不過是萬千味中藥中常見的一種。

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最早出現了「阿膠」一詞,其中記載阿膠「味甘,平。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並且「得火良」,需要進行炮製。

炮製好的阿膠。

後來在《華佗神方》中,有了炒製阿膠的記載。


02從牛皮到驢皮

一直到南北朝時期,阿膠其實都是牛皮。先把牛皮放在豬油裡泡一晚上,到了第二天,用柳木做柴烤製,最後細細碾碎使用。

唐宋以後,開始用蛤粉、蚌粉、糯米粉進行阿膠炒製。《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載「蛤粉炒如珠子大」;《聖濟總錄》中載,將阿膠「銼入糯米二合約炒」。蚌粉炒則始見於《傳信適用方》中的「蚌粉炒成珠」。

唐末五代,戰亂頻繁。耕牛皮作為修造弓弩、甲胄、盾牌等物的必要原料,是軍需的重要物資,所以五代時牛皮之禁極嚴。後周以前,禁止民間私藏牛皮,全部賣與官府。後晉時,百姓需向官府上繳牛皮。漢時期的牛皮禁令更加嚴苛可怖,民間私藏牛皮一寸,即處死刑:漢法犯牛皮一才,處死」:《洛陽縉紳舊聞記》中記載有「犯牛皮二十餘人,獄成,罪俱當死」。

由於五代至宋朝的「牛皮之禁」,導致長期缺乏牛皮製膠。於是這一時期,阿膠從牛皮開始向驢皮轉化。

這一時期,阿膠一直是作為藥品而非補品使用。在治療咳嗽、便秘、尿血等內科疾病以及各種婦科疾病的藥方中,阿膠常常出現。

元明清時期,驢皮製膠已成為主流。《本草崇原》中記載,取黑驢皮刮乾淨然後去毛,放在急流的水中浸泡七天,放在瓷鍋裡,用特定的水煮上三天三夜,過濾後再煮,等到驢皮變成稠黏狀時,就熬製成功了。

曬乾的驢皮。

炮製方法方面,則出現了凈草灰炒、砂炒、土炒等炒製方式,在炮製阿膠的液體輔料方面,則有用酒、米醋、薑汁,甚至「童便和用」,用童子尿化阿膠的方法。


03萬能保健品

阿膠作為補品使用也源於這一時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阿膠有「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的記載。

只要完成了從藥品到補品的轉身,阿膠成為「萬能保健品」的路就更近了一步。葯不能亂吃,補品卻可以相對隨便吃,更可以隨便送。

在民國的廣告中,阿膠已經成為了「能清肺養肝,滋腎益氣,補陰驅風,化痰止咳、虛勞咳嗽、吐血傷風並婦人骨帶胎動,經水不調等,均能效驗如神」的神葯。

民國時期販賣阿膠的公司出售股權的廣告。

現代的阿膠指的是將乾燥的驢皮進行煎煮、濃縮後製成的固體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記載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對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勞嗽咯血、吐血 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多種病狀均有治療效果。

用不同的材料炮製阿膠可以解腥,古人還認為,這樣可以起到增益的效果。現代研究發現,比如蒲黃和蛤粉炮製過的阿膠中,微量元素相對生阿膠有所增加。但這種增益真的有效嗎?

有學者得出的結論是:「對於阿膠炮製的研究多停留在阿膠炮製前後的化學成分變化,而關於其炮製前後功效的變化還未深入研究。」

其實就是「阿膠裡面加了其他東西成分肯定會起變化,但是有沒有用還真不知道」。

2010年,每張驢皮的收購價格為85至90元,到了2014年,這一價格已經達到了1200元。2014年,250克裝的東阿阿膠售價為550元,到了今年,一盒東阿阿膠需要1100元,漲幅為200%。

2010年,每張驢皮的收購價格為85至90元,到了2014年,這一價格已經達到了1200元。2014年,250克裝的東阿阿膠售價為550元,到了今年,一盒東阿阿膠需要1100元,漲幅為200%。

至於阿膠作為中藥,到底有沒有上述說的洋洋灑灑幾行字的療效暫且不談,作為保健補品的阿膠,其功效本就是「細水長流」、「萬一有呢」、「吃了總有好處」型的。如果某些慢性病患者因為盲目相信而耽誤了原本的治療時間,則令人痛惜。就算僅僅是為了「身體好」去吃,花幾千塊錢買到的心理安慰,大概也可以花同樣甚至更少的錢買到。

參考文獻:

[1] 燕娜娜,熊素琴,陳鴻平 ,劉友平,陳林:《阿膠炮製歷史沿革與現代研究進展》,《中藥材》,2018年第12期;

[2]《驢皮價格3年漲10倍,阿膠價格達歷史最高點》,《農村百事通》,2014年10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