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立秋,必灸關元?看完了恍然大悟!

播放GIF

很多老師都認為夏季陽氣旺盛,做艾灸最好。立秋過後,一場秋雨一場寒,是否可以繼續做艾灸讓很多老師糾結?

下面給各位老師分享一個小故事,回答這個問題。

《扁鵲心書》記載了這樣一個艾灸關元的神奇故事:劉武軍中有個叫王超計程車兵,後流落江湖為盜,曾得高人指點授予長生不老之術——艾灸關元穴,年至九十,還精力充沛,身輕如燕,日禦十女。

後被抓獲,臨刑時監斬官問他:你有異術嗎?王超說,沒有啊,就是艾灸關元呀,每年夏秋之交,就艾灸關元,就不畏寒暑、精力充沛了呀,至今臍下一塊還暖暖的!

監斬官大為震驚,想想自己還未年過半百,就老態龍鍾,腎虛精虧,忍不住便是自慚形穢了。

……

播放GIF

立秋灸關元穴

古人有「秋灸關元,春灸氣海」的經驗之談,意思是在每年的立春時灸氣海穴,立秋時灸關元穴。

可能會有老師疑惑了:

為什麼要選擇在立秋時灸關元穴?

立秋前後幾天適合灸關元呢?

如何選取關元穴及如何在立秋時正確的進行艾灸呢?

別急,杏林君這就告訴你。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

《內經》:「秋三月,此謂容平,氣象以急,地氣以明……使志安寧……收欲神氣。」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時,熱去涼來,天地之氣清肅,萬物色凋,萬粒將以歸倉之時。

「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此際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腎氣,以備冬藏也。猶如安爐立鼎,元陽旺盛,內養臟腑,外禦風寒。」

因之,立秋之時灸關元是順應時令的變化,調和身體內部陰陽之氣的絕佳機會。

關元穴有什麼功效?

1、強壯穴:作為保健強身長壽穴,用灸法;

2、診生死:用指頭按穴,如果指下感到無力空空,離手時,穴凹無彈力,胸下堅硬如石頭,大限已到,活不久;

3、助孕:子宮虛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補腎虛:臍下腎間之氣藏於此穴。腎虛而腰酸或陽痿者,用灸法;

5、調理痛經:冰品引發的痛經,熱敷或灸此穴;

6、調理虛喘:喘哮發作面色蒼白,用灸法,特效;

7、調理小腸病:因為小腸募穴,所以治小腸各種疾病;

8、調理排尿不順:灸後尿排順,也可以用拍法,五指併攏空拍,一次連續拍108下效果最好;

9、調理各種血症:本穴為血液循環的強壯剌激點,又為先氣象海,元陰元陽在此交會,虛症用灸,平時多揉按拍可促進血液循環。

關元穴在哪呢?

取穴: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手四橫指處)。

立秋灸關元需要灸多少天?

立秋前後十日是灸關元的大好時機,但並不等於是只有這前後二十日可以灸關元,其實在整個八月份都可以堅持灸關元穴的。

播放GIF

秋來「伏」不去,祛濕養脾胃

都知道夏季要養陽氣,但是由於夏季生活不節製,不僅沒有補充陽氣,還導致體內陽氣消耗嚴重。長此以往,就會像「監斬官」一樣還未年過半百,卻早已老態龍鍾了!

而且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黃帝內經》言「濕氣通於脾」。因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困脾。導致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引起有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減弱情況。

所以說,立秋除了艾灸關元,還需要調理脾胃,祛濕氣!現在艾灸,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要是不能搭上補陽氣的最後一班車,恐怕秋冬就要被疾病折磨,那時再感到後悔,就真的晚了!

看到這,會有不少老師問道,該怎麼補陽氣呢?別急下面告訴你!

《本草綱目》記載:艾為純陽之物,艾葉以火灸之,其「純陽之性,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祛濕,暖子宮……透諸經而除百病」。

艾灸在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本等方面一直效 果顯著。

杏林君給大家推薦這些「能量平衡灸」的配穴方法,調理效果極好:

1、小腸俞

功效:小腹脹痛、赤白痢疾、遺精、遺尿、尿血、疝氣、赤白帶下、腰骶疼痛及盆腔炎等。

定位:在兩腰窩連線中心區域。

2、三焦俞

功效:腎炎、胃炎、胃痙攣等。

定位:在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雙側各1個。

3、腎俞

功效:腰痛、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帶下等生殖泌尿疾患、耳鳴、耳聾等。

定位:在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4、脾俞

功效:艾灸脾俞穴有利於調節、維持人體水液代謝平衡、增強脾運化水濕功能等。

定位:在第11胸椎棘突旁開1.5寸處。

5、中脘

功效:胃痛、嘔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脹、泄瀉、痢疾、疳疾、黃疸、水腫等。

定位: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

艾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地,以自己適宜為度。剛開始艾灸的人,不要急於上太多穴位、太久時間,應該慢慢體會療效。一般每個艾灸時間大約在15—20分鐘,逐漸適應,直到自己感覺很舒服為宜。

注意事項:

1、過飢過飽或過於疲勞不可灸,醉酒者不可灸;

2、艾灸前後應多喝些溫開水,不要吹冷風,不要吃寒涼生冷食品;

3、灸時和灸後注意保暖。

上述穴位有效結合,可以驅寒濕、補正氣、通經絡、補陽氣,將身體調理到正常軌道。

播放GIF

立秋養生還需要注意什麼?

1.少辛增酸

中醫認為,立秋時節,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進而傷及肝氣。

所以立秋之後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薑、蒜、辣椒等。另外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等。

2.慎食瓜果

夏季食用大量食瓜果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

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3.禁「亂貼秋膘」

很多老師認為一入秋就要貼秋膘,這其實是不對的。立秋時節,重在滋補營養,以此來提高身體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應該多吃新鮮蔬果,更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協調。

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很容易使人患上「代謝綜合症」( 如高血壓、痛風、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等)。

4.防範「秋老虎」

立秋之後白氣象溫很高,夜間氣溫明顯下降,晝夜溫差加大,皮膚腠理開合頻繁,此時如果貪圖寒涼,一熱一涼之間讓虛邪賊風有機可乘,會加大了中暑的可能。

因此要對付這種寒濕之邪氣,特別需要注意穿衣、蓋被。

其次,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比如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

5.節製房事

中醫認為,在立秋時節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製房事,蓄養陰精。這點對於中年人特別重要,因為年過40 歲以後,陰氣由旺盛逐漸減弱,到了老年精力更加衰退。

6、適度鍛煉

立秋過後後氣象轉涼,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是傷身的,秋天本該收斂陽氣,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

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氣象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7、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立秋過後萬物逐漸凋謝,心中最易引起頹廢等傷感情緒,過度悲哀或憂愁易損傷肺氣,導致肺氣運行失常。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保持樂觀情緒。

如果現在儲備了足夠的陽氣,到了秋冬季陽氣充足,陰精斂藏而不外瀉,就會達到調整陰陽、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今天就是立秋了,都知道節氣灸效果事倍功半!看了文章的各位老師,還在等什麼?現在趕快灸起來吧!

現代的人勞心者多,生活壓力大、熬夜等習慣消耗肝血,熬傷腎精,所以年紀輕輕就各種亞健康

加上現在的人吹冷氣機、喝冷飲,大多體質虛寒,經絡淤堵 嚴重,一般的細艾條,灸量不夠,無法快速起到療效。

付子康老師經過多年實戰經驗總結,發現直徑7cm的艾條最適合現代人體質,特研製出五行艾。

正宗蘄艾製作,直徑7cm,長23cm,可燃燒15小時,火力駿猛,更快除病灶。同等時間,1次五行艾艾灸效果=普通細艾條12次艾灸效果。且施灸面積大,小白也能輕鬆找穴。

原價128元/1根,現活動價198元/3根,598元/10根,2990/53根。

各位老師知道嗎?艾灸與五行艾更配哦!

搶購五行艾,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都說要用坐月子的態度來對待三伏天,你卻不會做三伏灸?

造成89%的理療館營業額低的罪魁禍首,怎麼攻克?

尋名師 學技術

調體質 治未病

找我們準沒錯!

紅杏林學院教你學中醫

官方熱線:4008013828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