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餓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嗎?

葯明康德/報導

最近,有一篇關於「過午不食」的科學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篇新聞報導了一項科學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界很有名的《細胞》雜誌的子刊上。

圖片來源:微信截圖

這個研究是這樣做的:所有參加試驗的人每天還是吃三頓飯,但必須在6個小時內吃完,下午3點後就不吃東西了,這樣一天就有18個小時處於斷食狀態。結果顯示,這些參加試驗的人出現了胰島素敏感性上升、血壓降低等對身體有利的變化,也沒有因為斷食而出現晚上食慾大增的情況。而且由於進食總量沒有減少,所以這些效果不是餓出來的。

雖然這個研究的結果很讓人動心,但是它最大的局限性在於:研究對象只有區區8個人

假如一種新葯隻經過8個人的臨床試驗,能不能拿到市場上銷售?顯然不行。同樣,作為一種實驗性的飲食方法,隻經過8個人的臨床試驗,也不能確立它的有效性。

斷食這個說法近年來頗為流行,什麼5:2斷食(一周5天進食,2天斷食)啦、16:8斷食(每天8小時為進食時間,16小時斷食)啦、隔日斷食(一天進食,一天斷食)啦……

有一些研究顯示,這種斷食有可能改善與心臟健康有關的風險因素。不過,關於斷食的大多數科學證據來自動物研究,而不是人類研究。對人進行的研究大多是觀察性的,要麼就是像最近這個新聞裡介紹的這個研究,只有8名受試者。這些研究不是沒有價值,但是作為評價斷食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來說,其科學證據水準比較低,而不是像新聞標題裡吹噓的那樣所謂的「臨床大發現」。

斷食對健康的有利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身體代謝膽固醇和糖的方式而產生的,比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或者人體代謝糖的方式。這可能會使體重增加和發生糖尿病的風險降低,而這兩者都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

但是,因為相關研究往往存在局限性,所以很難排除混雜因素。比如能夠堅持斷食的人有可能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強,這些人往往不吸煙,或者在不限食的時候仍能保持體重控制,以及較好的飲食習慣。這樣的話,就很難說研究中出現的有利結果是斷食還是其他良好生活習慣導致的。

圖片來源:Pixabay

還有人擔心,經常斷食對某些人,或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副作用:

  • 如果有進食障礙,在斷食後可能反而會出現暴飲暴食。

  • 限食的同時參加運動可能導致低血糖,這可能導致頭暈、神志模糊等。

  • 正在使用糖尿病藥物的人,斷食會導致嚴重的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目前有關各種斷食方法是否有利健康,證據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告訴大家一個竅門,以後再看到有介紹斷食研究的文章,不妨多問一句,這個研究發表在什麼學術期刊?如果是《科學》、《自然》、《細胞》這種雜誌,雖然很高大上,但一般都是比較早期的研究,在科學理論上的意義大於臨床上實際應用的意義;相反,如果是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這一類偏重臨床應用的雜誌,那麼這個研究的應用價值就相對高一些。比如,連續多年被評為最佳飲食方案(新鮮出爐!2018年最佳飲食長這樣)的地中海飲食、DASH飲食,就經常登上這些臨床知名雜誌。

如果實在心癢癢,想試試斷食方法,一定要顧問靠譜的醫生或營養師,可不能看了一兩篇文章就自己DIY了。謹慎起見,不如選擇地中海飲食、DASH飲食這些經過長期驗證的經典飲食方案,或者參照中國自己的膳食指南:還在糾結怎麼吃?我國飲食指南最靠譜。這樣吃,獲得健康的把握更大一些。


參考資料:

[1] Early Time-Restricted Feeding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Blood Pressure, and Oxidative Stress Even without Weight Loss in Men with Prediabetes

[2] Fasting diet: Can it improve my heart health?

About u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