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柴胡桂枝湯證治體驗

柴胡桂枝湯

別名柴胡加桂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四)。

處方桂枝(去皮)4.5克,黃芩4.5克,人蔘4.5克,甘草3克(炙),半夏7.5克,芍藥4.5克,大棗6枚(擘),生薑4.5克,柴胡12克。

功能主治解表和裡。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表證未解者。

用法用量上藥九味,用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

摘錄《傷寒論》

先附上一篇案例:

柴胡桂枝湯證(陽痿)

作者:未知

閆某,40歲。前年病陽痿,諱疾忌醫,自買男寶、龜齡集,久服無效,不得已來診,余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獲愈。今春舊病復萌,或不能舉,或舉而不久,復來求診。余未予細察,便復蹈故轍,擬前方付之。服之八劑,毫不見效,執方來詢,始知又犯守株待兔之錯。診其脈,沉弦有力。問胸脅苦滿否?病前有不快之事否?答曰:然。由是觀之,此乃氣鬱傷肝,肝失條達,疏泄無權,不能淫氣於筋,致宗筋弛縱不收也。沈金鰲雲:「失志之人,抑鬱傷肝,肝木不能疏達,亦致陽痿不起。」首次桂枝加龍骨牡蠣獲愈者,為陰陽俱虛,不能陽固陰守也。今痿於肝鬱,源本不一,背癢搔腹,故不效也。遵木鬱達之之治,擬柴胡桂枝東加減:柴胡12g,黃芩10g,蘇子15g,黨參10g,甘草6g,桂枝10g,白芍10g,製馬錢子1g (沖)。連服三劑,即見好轉,續服三劑,復可卿卿我我矣。

治驗1:

謝某,女,17歲,學生,於1995年6月就診。患者於3天前不慎著雨,出現惡寒發熱,腰背困疼,鼻塞聲重,自服APC與感冒通片,略有好轉,但寒熱仍未去。刻診:痛苦病容,身困肢疼,時值夏月,卻著夾層衣服,口苦不欲咽,咽乾不欲飲,體溫37.8℃,舌苔薄白而潤,脈象浮弦。此系太陽少陽合併症,治以疏解太少二經之邪,方取柴胡桂枝東加味。方葯:柴胡15克,桂枝6克,炒白芍6克,黃芩6克,太子參6克,清半夏6克,生薑6克,大棗10枚,炙甘草5克;另加藿香10克,香薷10克(此二味後下)。二診:上方服用1劑,似有汗出,3劑後,身徐徐汗出,頓感身體輕快,食慾略增,鼻塞已通,欲飲水潤咽,唯體溫仍在37.3℃左右,身困肢疼未去。上方加入羌活、獨活各5克,服用3劑,體溫36.8℃,余症悉除。

治驗2:

張某,男,36歲,工人,於2006年10月就診。患者於一周前患感冒,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經治療好轉,但痼疾慢性胃炎複發。刻診:寒熱已去,鼻塞已通,胃脘痞滿,隱隱作痛,不思飲食,上肢酸困,按之心下有欲嘔狀,舌苔薄白滑潤,脈象弦細。脈證分析,系外邪雖去,但原發病受到影響,使胃中濕濁內結,升降失序,法當升清降濁,和胃散結,方用柴胡桂枝東加味。方葯:柴胡10克,桂枝6克,炒白芍6克,黃芩6克,清半夏10克,黨參10克,生薑5克,大棗8枚,炙甘草10克;另加砂仁皮6克,代代花6克,厚樸花6克(均後下)。二診:上方服用3劑,胃脘部舒暢,上肢酸困已解,但仍不思飲食,於上方加入生麥芽15克,生山楂片6克。三診:已思飲食,但時有呃逆。囑服藿香正氣口服液以善其後。

體會:太陽少陽兩經合併症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其機理為「表證雖不去而已輕,裡證雖已見而不甚」(柯琴語),故仲景取桂枝之半,以解太陽未盡之邪;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陽之微結。但病邪已有趨裡之勢,故以柴胡冠桂枝之前,以擴展人們的視野,含有「既病防變」之義。論中所說的「發熱微惡寒」,不若太陽經的「發熱惡寒」,亦不若少陽經之「寒熱往來」,以示太陽證已輕,少陽證未甚。支節(即四肢百節)所以「煩痛」,與少陽經氣不利有關。太陽者,三陽之屏障;少陽者,三陽之樞紐。但此證以少陽樞紐不利為主,由於樞紐不利,亦使外圍之屏障失卻護衛之功,猶如窗欞之合頁失靈,其窗葉自然不能開闔。故仲景用小柴胡湯轉動樞紐,並用桂枝湯調和營衛,猶如旋轉合頁,使窗欞轉動有序。這樣可使外入之邪由內而外散出;上下之鬱邪也可通過疏解而得到消除。

例1外邪鬱而不解,已入少陽,故用桂枝湯外調營衛,小柴胡湯內和少陽;病在夏月,故加藿香、香薷以利祛除暑熱;後加入少量辛溫利竅的羌活、獨活,有利於內入之邪從表而散。例2病邪由上焦達於中焦,柴胡桂枝湯有和解中焦,升清降濁,由內達外之功,故取之。所加之葯多為芳香化濁之品,亦有利於營衛的流通。

柴胡桂枝湯還可以治療癲癇、膽囊炎、肝炎、抑鬱症等,其機理就在於此方能疏解表裡、上下、內外等邪氣,正如明代盧之頤所說,「小柴胡復桂枝湯各半,憑樞葉開,並力迴旋,外入者內出,上下者下上矣。」

I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2008年第3033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