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長如何幫孩子學會健康的溝通方法,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模式?

家長如何幫孩子學會健康的溝通方法,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模式?

懶媽散養學前娃:家長如何教會孩子用健康的方式積極與人溝通

你想別人怎樣對你,就要先怎樣對別人。把話說出來,讓朋友間沒有猜忌,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讓我們了解孩子的內心。如果我們希望和孩子之間擁有健康的溝通模式,那麼先要反省哪些是不健康的溝通模式。人無完人,父母也一樣,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調整,做更好的自己。

我們喜歡和什麼樣的人交往,喜歡怎樣的溝通方式?真誠、親切、自然的,互相為對方著想的,充分討論、自由表達、友好商榷、儘管意見不同但是互相尊重、最大限度互相理解包容的,是嗎?如果我們喜歡這些,我們就要自己先做到,營造更多這樣的溝通氛圍和溝通模式。

我們不喜歡怎樣的溝通模式呢?你喜歡無原則的討好他人嗎?你喜歡被別人無端指責嗎?你喜歡面對情緒激動、邏輯混亂、語無倫次的人嗎?你會不會覺得總有人不肯面對問題,一直在顧左右而言其他,就是不肯回到問題本身來?是的,我們不喜歡這些,那麼自己就不要用這樣的模式和別人溝通。

我們用怎樣的模式互相溝通,孩子是看在眼裡並且會無形中模仿的。包括父母之間的,父母與親戚朋友之間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小獅子學狩獵,小羚羊學奔跑,小猴子學爬樹,小孩子自然學爸媽。

幼兒園裡,有的孩子表現得很「懂事」,處處委曲求全,自己手裡的玩具誰要都給。在家裡他們也總是喜歡做「乖孩子」「聽話的孩子」。孩子這樣處處討好他人,其實內心未必真的開心,長此下去,對身心健康無益。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家長曾經這樣對孩子說,「老師不喜歡搶玩具的孩子」「你應該把你的玩具給別的小朋友分享」「如果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

哦,原來如此,孩子並不是真心樂意把心愛的玩具給別人玩,只是為了別人高興、老師喜歡、媽媽愛,所以才不得不這樣。如果孩子不能滿足內心的正當需求,總是為滿足別人而委屈自己,難免情緒壓抑,性格隱忍,等將來面對機會的時候,不知道該不該爭取;當自己的合理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不知道該不該反抗。

健康的溝通模式是孩子能直接地這樣對小朋友說:「這個玩具是我先拿到的,我想再玩一會,等我玩完了就給你玩,好嗎?」「我可以讓你一起玩,但是你不能自己拿走不給我了,怎麼樣?」或者「大家排隊玩吧,每人玩五分鐘行不行?」。樹立規矩,大家遵守,謙和禮貌,維護權利。

有的孩子會推卸責任。「都怪媽媽沒叫我起床,所以我才遲到了」「都怪小朋友吃得太快,我連湯都沒喝上」「都怪瓶子太滑了,我才沒拿住摔碎了」。孩子這樣說並不奇怪,從心理學上講,這是自我價值保護,大人不也經常這樣說嗎?都怪領導安排的工作太多,都怪客戶沒說清楚,都怪氣象太熱路況太差等。

但我們很清楚,都怪別人是不客觀的,而且我們無法左右別人,更多的只能通過改變自己來解決問題。這種指責他人的溝通模式是非建設性的,對孩子來說也如此,我們要幫孩子學會泰然看待他人的問題,力求從自身出發解決問題。媽媽沒叫就不起床了嗎?可不可以用個鬧鐘?是小朋友吃得太快還是自己吃得太慢?能不能先舀出一碗湯放旁邊,這樣就不會喝不上了?瓶子太滑,想個什麼辦法呢?用粗毛巾包一下是不是就好拿了,或者用兩隻手握住就不容易摔掉?

當孩子抱怨是他人的錯時,我們多幾次耐心地分析和建議,孩子就會逐漸養成自己動腦動手的習慣。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是怪老師講的不好,還是自己方法不對?工作中的麻煩是怪老闆任務太多,還是自己做事沒分清輕重緩急?客戶沒說清楚還是自己沒向客戶問清楚?找別人的原因總能找得到,但無法保證別人配合你的要求改正。找自己的原因更理性,至少可以因此取得經驗,做得更好。

有的孩子受到委屈大哭不止,卻無法說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有的孩子生氣了隨手摔東西,玩具、書本、遙控器、手機,隨心所欲,不管不顧。那麼是不是家長在孩子面前也曾經這樣表現過?如果大家不高興的時候摔東西發泄,孩子很快會模仿這種模式。有的父母之間發生爭吵,言辭激烈還拍桌子瞪眼睛。好了,下次孩子不開心了也會拍桌子瞪眼,大人看著覺得滑稽可笑又好玩,可是孩子會一天天長大,當他和同學、老師、陌生人都用這樣拍桌子瞪眼的時候就不好玩了。

所以,我們自己情緒衝動的時候,要深呼吸,暫時離開引發情緒的環境,讓心情平靜下來,然後理性地就事論事,重新商榷。而不要任憑情緒衝動,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同時給孩子做了壞榜樣。當寶寶表現的情緒很激烈的時候,父母要先安慰安慰:「媽媽知道你很不開心,好了,媽媽理解寶寶,愛寶寶,寶寶別著急,慢慢說,咱們一起想辦法,好嗎?」把孩子抱一抱,拍拍後背,撫摸下頭髮和脖子,用溫柔的態度讓孩子感到安全,孩子就不會轉而用衝動的態度表達不滿了。

有的孩子會逃避問題,應該說這是比較消極的模式。比如每天在幼兒園都被同一個小朋友欺負,孩子選擇躲著那個欺負人的小朋友,盡量不和他接觸。但孩子沒有向老師求助,也沒有辦法自己抵抗欺負,只是一味逃避交往。在孩子的內心,問題並沒有解決,上幼兒園成為不情願的事,害怕、擔心、恐懼、焦慮、無奈。而欺負人的孩子也許沒意識到自己讓人不快,可能還偏偏喜歡追著玩。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把不開心說出來,學會交流。或者向老師求助,或者直接回應欺負人的小朋友——「你總是搶我手裡的玩具是不對的,我很不開心。」「你能不能先玩別的玩具?」「等我玩完再給你玩好嗎?老師說誰先拿的歸誰玩。」「如果你再擰我耳朵,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了。」諸如此類。總之,不要一味逃避,而是要面對和解決,這不僅僅是為了建立健康的溝通模式,也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勇氣。

散養心得:健康溝通不但能積極的解決人際交往的問題,也是對自身的發展完善起到積極作用,因為人總是在環境中不斷磨合進化的,遇到阻礙,讓孩子積極面對,積極的人際交往和健康的溝通模式促使人就事論事解決問題,也能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和親和力。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