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跟華爾一起統領洋槍隊的美國人是誰?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林小靜

白齊文是何許人也?乍聽名字感覺像個中國人,其實他最初是一個美國人,1860年6月組建了對抗太平天國的洋槍隊,華爾任統領,白齊文任副統領。一開始白齊文在與太平軍作戰時表現得十分英勇,也因此受到清政府的嘉獎,不僅多次賞賜白齊文銀兩,還給他賞加三品頂戴,也就是在1862年,華爾和白齊文分別加入了中國籍。1862年春洋槍隊更名為“常勝軍”,然而在1862年原來的統領華爾在寧波被太平軍殺死,其後白齊文主動請纓,以 “英國海軍提督何柏推薦,並且獲得英、法公使的堅強支持”的名義,被總理衙門任命為“常勝軍”統領,但卻受到李鴻章的節製。

白齊文

李鴻章和白齊文的關係也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其實一開始李鴻章鑒於白齊文的身份,是想 籠絡白齊文,讓其為自己所用。但是白齊文這人恃於自己的赫赫戰績和“常勝軍”首領的地位,並不買李鴻章的“账”。於是李鴻章上奏朝廷說:“白齊文恃有英國勢力袒護”,“肆橫”、“跋扈”、“狂悖”,“難以指揮”,並且為此請求撤掉白齊文的職務,改由英國軍官接替白齊文管的職務,此後二人關係逐漸惡化。有兩件事徹底激化了李鴻章與白齊文之間的矛盾:一是發生1862年9月,白齊文率領“常勝軍”配合淮軍攻佔了青浦、四江口,本應得到朝廷嘉賞,李鴻章卻擔心白齊文會因此居功自傲,於是將把功勞都歸於程學啟和淮軍,這使白齊文心生不滿。

洋槍隊

第二件事的背景是在1862年9月14日,忠王李秀成西援天京,李鴻章計劃讓“常勝軍”去增援圍攻天京的清軍。據清政府後來的說辭,白齊文此時卻稱病不回松江“常勝軍”駐地,致使清軍圍攻天京失敗。李鴻章一氣之下,命令不給白齊文餉銀,於是白齊文就去上海找楊坊索餉。這位楊坊擁資百萬,其女兒曾嫁給華爾為妻。當白齊文索餉時,與楊坊發生口角,惱羞成怒中白齊文將楊坊打傷,並搶去洋銀四萬餘元。事情發生後,李鴻章借此上奏朝廷,將白齊文革了職。

白齊文被革後親自跑去北京向清廷申訴,此時美政府也為白齊文說情。但在李鴻章的堅決要求下,清政府最終決定將白齊文革職並逐出中國。不過白齊文非但沒有離開中國,反而率領 “常勝軍”部眾數十人投奔了蘇州太平軍。白齊文投太平軍後,仍私下同“常勝軍”的新統領戈登聯繫,打算叛離太平軍。10月11日,趁太平軍襲擊蘇、錫間的大橋角時,白齊文逃到上海投靠戈登,然而清政府不但不承認他,反而要求美公使“勿任逗留上海”,白齊文只能離開上海去日本。1865年4月,他從日本秘密經上海到福建廈門,擬去漳州投奔太平軍侍王李世賢,途中被清軍抓獲。後來白齊文在被押送上海的途中意外溺亡。有關他的死,清政府的公開說法是因風大水急,全舟覆溺致死,然而據考證其實是李鴻章下令溺殺白齊文的。

李鴻章

李鴻章之所以要溺殺白齊文,首先是由於前述提及的李鴻章與白齊文個人的恩怨,但更深層的原因還在於李鴻章背後的清廷對洋人態度的改變。一開始洋槍隊的成立,是清廷希望借助洋人之力剿太平軍,但是清廷卻又時時提防著洋人。洋槍隊的各項軍事行動都是由江蘇巡撫下令指揮,並且對洋槍隊的具體指揮權,也加以限制。華爾死後,清廷上諭說:洋槍隊“若始終令外國人管帶,恐將來必至掉運不靈”,要李鴻章“察看情形”,“次第收回兵權”。當後來的“常勝軍”不能為清政府所用時,清廷對白齊文的態度自然來了個大轉彎。最後,白齊文早就加入了中國籍,對於白齊文兩次投靠太平軍的行為,清政府完全有理由按照中國的律法來懲治,即便是美國領事館也無從干涉。

參考文獻:

韓森:《白齊文為何投向太平軍》,《歷史檔案》1984年01期。

熊秋良:《李鴻章與白齊文事件──兼論李鴻章處理涉外事件的原則和方法》,《安徽史學》1999年02期。

項立嶺:《白齊文考》,《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楊培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