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洋務運動搞得頗有成效,為何清政府還要去國外買軍艦

文/寂寞的紅酒

19世紀60年代,面對內憂外患,清政府開始圖強自救。以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封疆大吏為首的洋務派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興起後,各地紛紛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大辦工廠和實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比如在造船方面,清政府斥巨資建立了福州船政局、江南製造總局等多家造船企業。當時中國不僅能製造各種快船和魚雷艇,還能製造性能先進的鐵甲艦,比如平遠號鐵甲艦。但讓人疑惑的是,儘管當時中國能自己製造軍艦,但清政府對國貨似乎並不買账,不管是保守派還是洋務派都力主去國外購買軍艦。比如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主力艦幾乎清一色的進口貨,可以說讓人大跌眼鏡。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洋務運動搞得頗有成效,花了那麽多銀子,為何清政府還要去國外買軍艦?

首先,雖然國內能生產軍艦,但由於技術、管理等原因,國產軍艦性能很差,即使代表國產戰艦最高水準的平遠號鐵甲艦,其性能也遠遠落後於同時期的歐美軍艦。更嚴重的是,由於貪汙腐敗、技術落後等原因,國產軍艦的成本遠高於進口軍艦,所以購買外國軍艦更實惠,不僅性能好,而且價格便宜。如果清王朝有英國那樣的技術和造船能力,自然沒有必要進口。

其次,當時內憂外患,清政府急需加強海外,迫切需要打造一支強隊的海軍,以應對來自海上的威脅。國產戰艦性能落後,產能又嚴重不足,想要快速打造一支強隊的艦隊,想要快速形成戰鬥力,最快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購買。當時日本其實走的也是這條路。不過清政府斥巨資購買組建的福建水師,在中法戰爭中一戰被打沒了。南洋水師覆滅後,組建海軍保護海疆的重任落到了北洋的頭上。在李鴻章的主導下,清政府耗費巨資組建了北洋水師,但這支巨資購買的軍艦同樣被摧毀。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被日本海軍一戰打得全軍覆沒。此後,清政府連買軍艦的錢都沒了,自己又不能造,所以海軍再也沒緩過來。

最後,洋務派力主去國外購買軍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能吃回扣。當時負責接洽的駐外公使和洋人能從軍購貿易中吃高額的回扣,所以買辦們就極力主張政府去國外購買軍艦。據說李鴻章的親信李鳳苞用國家巨款購買軍艦時,竟以兩成的回扣中飽私囊。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當時清政府中有那麽多人主張並慫恿政府去歐美國家購買軍艦了。

參考資料:《晚清駐外使臣與西方近代軍事技術引進(1875-1895)》、《北洋水師購買德製艦船的非技術原因》、《晚清武器外購研究(1840-1911)》、《淺析洋務運動中的近代軍事工業及其影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