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洋海軍和後來的北洋軍是一回事嗎,都有哪些主要將領?

光緒十二年,北洋海軍正式建軍。對於一個沒有太多工業基礎。大部分地區仍處於農業社會的國家來說,要組建海軍談何容易。所以,從李鴻章等人提出籌建海軍建議開始,清朝用十二年時間,籌建資金,招募人才,購置槍炮,才有這一份成績。

兩年後,北洋水師在山東劉公島,正式向世界宣告成立。這件事曾對世界造成極大的震撼。美國人將它評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在一場跟日本的衝突中,清朝憑借北洋水師,罕見獲得外交上的勝利。但這件事對日本刺激極大。日本極大對海軍的投入。舉國募資,鼓勵青年入伍。

因各種複雜原因,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艦船或者被擊毀,或者被日本掠走。不過,北洋水師雖敗,那些參戰的將領合並卻並非孬種。他們是失敗的英雄。

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同日軍作戰被圍。他本要同日軍同歸於盡,不料艦船內魚雷爆炸,“致遠”艦沉沒。鄧世昌拒絕隨從搭救,毅然同艦船250多名士兵一同殉國。

其余將領如丁汝昌、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葉祖珪、林永升、邱寶仁、黃建勳、林履中、楊用霖等人,或者在戰場上殉國,或者選擇自盡,誓與艦船共存亡。這些將領在作戰時都極為勇敢。北洋水師後期的將領薩鎮冰。也是頗有能力。

戰爭過後,對清朝而言,不僅要償還戰敗賠款,還要應對國防空虛的局面。直隸總督榮祿上折,陳述中國海防線漫長,必須有海軍防衛。可籌建水師,需耗資極大。當年李鴻章也是東挪西湊,才拚出北洋經費。 對榮祿奏折,朝廷也明發上諭,公開表示支持。

短時間內,仍是無能無力。直到後來,清朝才重新購置一些艦船,勉強維持。北洋水師經過改變,又稱為“巡洋艦隊”。除了後來對北洋水師進行重建外,籌建陸軍成為主要選擇。

相比海軍,陸軍投入較少,戶部財力能夠承受。不過,如果按照過去練兵辦法,斷然不行。所以,在《馬關條約》簽訂以前,清朝就讓胡燏棻在天津訓練新式陸軍,以備不時之需。

胡燏棻組建的軍隊有4500人,號稱“定武軍”。除了常有的步兵、炮隊外,定武軍還有專門的工程兵。

除武器槍炮,在操練、編制上,定武軍也有不同。都是效仿西洋軍隊的方式,訓練士兵。胡燏棻能力有限,清朝又把練兵的事情交給袁世凱。袁世凱在定武軍基礎上進行操練,也就是後來天津小站出來的北洋新軍。

這支軍隊放棄過去清軍一貫採用的編制,效仿德國軍製。軍營招募、訓練、培養、任用,變動極大。北洋軍兵源採用招募,嚴格按照戰爭情況,把控士兵素質。

按照規定,士兵年齡必須在20歲到25歲之間,身高1.6以上,能舉重百斤,每小時行軍20裡以上,沒有不良嗜好,遵紀守法。

有過不良記錄或者抽鴉片歷史的,一律不準入選。而且,北洋軍士兵有服役期限,時間到了以後,就會退役成為平民。

這跟過去清朝軍隊把當兵看作鐵飯碗,終身世代傳承有很大不同。兵源質量合格是保障北洋軍戰鬥力的根本。除了兵源,軍官也很重要。因為北洋新軍是在“定武軍”基礎上組建的。而胡燏棻在組建“定武軍”時,雖然槍炮上購置一新,但各級軍官仍大多用淮軍將領。

袁世凱接手後,在提拔人才上,也是不拘一格。從德國教官,到天津武備學堂的學生,再到行伍出身的張勳、賣布出身的曹錕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任用。

所以北洋軍在當時清朝軍隊中,人才出現頻率很高。被稱為北洋三傑的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後來兩個當上總理,一個成為總統。其余北洋將領,如段芝貴、張懷芝、田中玉、李純、陳光遠等人,也都有各自的成就。

這支效仿德國軍製訓練的新式陸軍,跟北洋水師關係複雜。它們有一脈相承的聯繫,都是晚清新政變革下的產物,又有很多千絲萬縷的聯繫。

北洋水師和淮軍都由李鴻章手創,而為北洋軍打下基礎的胡燏棻是李鴻章的幕僚,很受李鴻章欣賞。北洋軍的軍官中,又有不少是淮軍舊部。

他們大多是李鴻章的老部下。這跟北洋水師的情況相同。北洋水師創建時,也是招募了很多淮軍將領。而且,袁世凱本人也由李鴻章舉薦。

甲午戰敗,李鴻章影響力仍在。他聯合王文韶、劉坤一兩位總督級別的封疆大吏,共同保舉袁世凱。袁世凱因此得到光緒皇帝引見,並上了一道關於練兵、理財、儲才上進行論述。光緒對袁世凱的練兵建議非常重視,才讓他到小站練兵,這才有了北洋新軍。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