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國藩創建了湘軍 李鴻章創建了淮軍 誰的戰鬥力更強

1853年,曾國藩仿照明朝戚繼光的營製,創建了一支軍隊。由於這支軍隊的主要成員是湖湘子弟,人們便稱之為“湘軍”。

1862年,李鴻章在曾國藩的安排下,從安徽江淮一帶招募並組建了一支軍隊。雖然這支軍隊脫胎於湘軍,且相當一部將領和兵員直接來自於湘軍,但人們為了區別起見,還是重新取了一個名字:“淮軍”。

湘軍和淮軍,是晚清最有名的兩支軍隊,是清朝的主要國防力量。那麽,如果將湘軍和淮軍作對比,誰的戰鬥力更強?

首先來看武器裝備。

湘軍創建之初,中國還處於冷兵器與火器並用的階段。湘軍的主要武器裝備是抬槍、刀矛、小槍等長短兵器。水師配備了火炮,但仍然有大刀、長矛等冷兵器,便於近距離作戰。

後來,湘軍從國外購買了許多洋槍洋炮,還自己開設船廠,仿造新式武器。但總體來說,湘軍直到大規模裁撤,都裝備著冷兵器,是一支冷熱兵器混雜的部隊。

在武器裝備上,淮軍初創時與湘軍相差無幾。畢竟,淮軍本身就脫胎於湘軍,且有10個營直接從湘軍劃撥(包括曾國藩送給李鴻章作為“贈嫁之資”的親兵2營)。可是,當淮軍開到上海後,李鴻章見識了洋槍洋炮的威力後,“盡改舊製,更仿夷軍”,迅速裝備洋槍洋炮,並雇請外國教練對軍隊進行訓練。

到1865年,李鴻章指揮的淮軍幾乎全員裝備洋槍洋炮,遠遠強於湘軍。

其次來看作戰勝負情況。

湘軍創建後,主要作戰對象是太平軍。太平天國雖然只存在了14年時間,可名將輩出,將星璀璨,如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李開芳、林鳳祥、林啟榮、羅大綱、黃文金、胡以晃、陳玉成、李秀成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湘軍在與太平軍作戰之初,屢遭敗績,連主帥曾國藩都被打得信心全無,數次要自殺殉國。

後來,湘軍堅持“結硬寨,打呆仗”的策略,發揮“吃得苦,霸得蠻,捨得死”的湖湘精神,終於先後取得安慶之戰、天京之戰等重要戰役的勝利,終結了太平天國的命運。這是湘軍創建歷史上獲得最重大的功績。

淮軍在成軍後,活躍於江蘇等地,與太平軍作戰約2年。此時,太平軍已經走過了鼎盛時期,戰鬥力大不如前。因此,淮軍沒有與太平軍打過什麽惡仗、硬仗,體現不出他們的真實戰鬥力。

太平天國覆滅後,撚軍成為清朝統治新的威脅。清朝一度命令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統帥淮軍為主體的軍隊進剿撚軍。可是,由於撚軍作戰飄忽,來去無蹤,加上曾國藩無法有效指揮撚軍,作戰不理想。於是,清朝以李鴻章替代曾國藩,進剿撚軍。1868年,李鴻章在左宗棠的配合下,先後消滅了東撚軍和西撚軍。

這是淮軍最輝煌的時候。

看到這裡,讀者或許會覺得納悶,湘軍消滅了太平軍,淮軍消滅了撚軍,他們難道不是半斤八兩?可是,鑒於太平軍的整體實力遠遠強於撚軍,我們不得不說,湘軍戰績的含金量,要高於撚軍。

最後來看軍隊紀律。

軍隊紀律,也是戰鬥力的一部分。湘軍紀律較為嚴明,特別是王錱率領的老湘營。1853年7月,老湘營一支先頭小部隊趕到桂陽縣田墟莊駐扎。當地一個姓黃計程車紳帶著自家的大米、豬肉前來犒軍。可是,士卒沒有得到王錱的命令,不肯進食,挨了一天一夜的餓。

第二天,當王錱趕到田墟莊,了解情況後,才下令讓士卒進食。

在嚴明的紀律約束下,湘軍極少出現不戰而逃的現象。

在軍隊紀律上,淮軍就差遠了。雖然淮軍武器裝備比較精良,但他們沒有配以嚴明的紀律,戰鬥意志不及湘軍。為了維持淮軍的戰鬥力,李鴻章對他的部將和屬官的貪財行為,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淮軍在戰場形勢順風順水時還好說,一旦出現劣勢,就容易出現“兵敗如山倒”的情形。

在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裡,淮軍大將葉志超在平壤之戰中臨陣脫逃,狂奔500裡,將朝鮮全境拱手讓給日軍;另外幾名淮軍大將龔照璵、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等在金旅之戰中不戰而逃,將渤海灣送給日軍,讓北洋水師基地威海港暴露在日軍的炮口之下,對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資料:《曾國藩和他的湘軍》《湘軍志》《淮軍》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