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早期如何自我發現並診斷下肢動脈硬化症?

成都川蜀靜脈曲張醫院專家講到: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早期最典型癥狀是「間歇性跛行」,表現為行走一定距離後出現小腿的酸張、疼痛以致於不能行走,休息幾分鐘後又能再次行走,如此癥狀循環往複。如果出現上述癥狀即要警惕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發生。

對於出現下肢麻木、發涼及冷感的患者,可以觀察足部的顏色及溫度,自行觸摸足部的兩條動脈-足背動脈、脛後動脈。足背動脈常位於腳背正上方,脛後動脈位於足跟內側面與內踝頂點的連線上。


下肢缺血癥狀逐級加重,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癥狀,可分為以下四期

第一期:輕微癥狀期

早期常表現為發涼、麻木,腿部肌肉會出現痙攣,俗稱「抽筋」,由於這些早期癥狀並不典型,很容易與其他病混淆,所以常會被病人誤認為是老年人缺鈣或是腰椎病,誤診誤治,延誤了自己的病情。

第二期:間歇性跛行期

如果病變繼續發展,就會出現走走停停即跛行癥狀。醫生把這種疾病引起的跛行稱為「間歇性跛行」,特點是在行走約數百米至數十米後,出現下肢疼痛,通常表現為小腿肌肉的酸痛,也可以是下肢其它部位的疼痛

第三期:靜息痛期

若病情進一步加重,患者即便不行走也會出現腿痛,即靜息痛,夜間加重,屈膝抱足直待天明。

第四期:組織壞死期

缺血進一步加重,組織則會出現由遠至近的壞死,最初出現趾端皮膚小潰瘍,繼而發生壞死向近段蔓延,甚至出現下肢全部乾性壞疽,如並發感染則可能導致濕性壞疽,甚至導致截肢危及生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