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腿疼、怕冷、麻木……明明是下肢動脈硬化的事,可別亂診亂治

中老年朋友們,您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起初,常常覺得腿涼腿麻,尤其是行走一定距離後,就會感覺腿痛,只能被迫停下來休息片刻。後來,這種癥狀明顯加重,行走距離持續縮短,最後乾脆發展為不行走也疼的地步。

如果您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的血管外科就診,這是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典型癥狀。

只聽說過冠狀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可能認為動脈硬化指的是心臟的冠狀動脈硬化,會引起冠心病、心梗等,再不然就是腦動脈硬化引起腦梗、偏癱。

殊不知,動脈硬化是一種會累及全身的疾患,當動脈硬化發生在下肢時,就造成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也就是「腿梗」。

調查顯示,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病、高齡等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有什麼癥狀?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大致有四個常見階段,對應不同的癥狀:

早期會出現患肢發涼、發麻;

中期出現的癥狀叫間歇性跛行;

晚期即「靜息痛期」,即使不行走也會出現肢體遠端疼痛,夜間疼得甚至不能入睡,病人常整夜抱膝而坐;

終末期,肢體潰瘍甚至壞死,就要採取截肢保命的方法了。

很多患者會把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當做「老寒腿」或者缺鈣亂治,最終延誤了病情的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應綜合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如果出現了明顯癥狀,應立即到醫院進行綜合治療。

1、非手術治療

目的在於降低血脂和血壓、控制血糖、改善血液高凝狀態、促進側支循環形成。

2、藥物治療

血管擴張葯、抗血小板葯、降脂藥物等。

3、調整生活方式

防治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首先需要注意飲食習慣,低脂低糖低鹽飲食。同時,避免情緒激動,保持良好心態。

4、運動療法

每日適當運動,可有效地增加肢體對缺血的耐受力,並可促進閉塞血管周圍組織側支循環的建立,降低閉塞血管遠端組織因缺血導致的感染、潰瘍及壞死的發生率。

5、手術治療

對於重度間歇性跛行,靜息痛,潰瘍或壞疽的患者則需考慮手術治療。目的是重建動脈血流通道,改善肢體血供。

【溫馨提示】

人體在35歲以後,動脈開始有脂質沉積,這時就應當關注自己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情況。已發生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患者,應早期加強鍛煉、嚴格用藥,並加強足部護理,避免皮膚破損及外傷等,以防病情加重。

請留言評論發表你的看法!

歡迎關注我的一點號:黑龍江遠東心腦血管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