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尿路整合盆底專欄】脊髓損傷(SCI)患者神經源性膀胱的泌尿道感染(UTI)特點

編者按

脊髓損傷患者常見尿路感染或菌尿,神經源性膀胱的泌尿道感染有何特點?治療要點是什麼?本期「下尿路整合盆底專欄」,由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江海紅教授將為大家逐一解答。

要點:

SCI患者的UTI/菌尿很常見,反覆UTI提示可能有潛在原因。一般只針對有癥狀的UTI進行抗菌藥物治療,並且一般不推薦預防使用,具體使用條件見正文。間導CIC患者也不推薦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也有推薦開始CIC是預防使用,直到UTI發生減少到每年少於一次。具體導管材質對UTI可能也有影響。

UTI在SCI患者中相對常見。在初次住院治療後第一年,高達57%的脊髓損傷患者可出現尿路感染或菌尿(Morton等,2002)。反覆感染可能提示有上下結石、有癥狀或沉默性腎盂腎炎,或持續的LUT功能障礙導致的殘餘尿液升高。SCI的不良的尿動力學功能合併UTI可導致SCI患者的高患病狀態,低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縮短(Sauerwein,2002)。對SCI患者使用抗生素仍然是一個爭議的話題。

國家殘疾人協會康復研究小組於1992年達成共識,提出了對菌尿只有在患者有體征或癥狀時才應該進行UTI治療(Penders等,2003)。Biering-Sorensen及其同事(2001)在其綜述中推薦如下:

(1)只在有癥狀情況下才治療菌尿;

(2)如可能的話,使用對正常菌群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的抗菌劑;

(3)對再感染或複發的患者至少治療5天,7乃至14天;

(4)修復結構和功能的危險因素;

(5)隻對那些找不到潛在原因的複發性尿路感染患者,尤其有上尿路擴張的才預防使用抗菌葯;

(6)留置尿管患者不要預防使用抗菌葯。對CIC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葯他們認為仍備受爭議。

莫頓和同事(2002)從15項對照試驗中的薈萃分析中得出結論,預防性抗生素一般沒有幫助,但他們補充,不能排除其臨床上的重要效果,特別是複發性UTI限制了患者的功能和健康。Sauerwein(2002)則推薦對CIC進行抗生素預防直到UTI一年發生小於一次。一些人(Burns等,2001)認為顯著的膿尿,為8至10個或更多白細胞每高功率鏡提示組織入侵併且是抗生素治療的指征。最後,該領域的有證據基礎的數據很少(Hooton等,2010)。另外,導管類型和感染風險已被廣泛評估,有證據支持使用親水導管(Bermingham等,2013; Li等,2013)。

編譯摘自:

Campbell-Walsh urology 11th,1777頁

圖片源自:

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q=neurogenic+bladder+urinary+tract+infection&FORM=HDRSC2

-專家簡介-

江海紅

2000年臨床醫學專業畢業於重慶第三軍醫大學(現陸軍軍醫大學),在該校先後攻讀完成了泌尿外科碩士及博士學位。美國 Cleveland Clinic,Glickman Urological & Kidney Institute 及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博士後,2008 年獲美國尿控及生殖重建學會年度特等獎,2010年美國泌尿學會基金會和基礎泌尿學會青年PI獎(一等),2012、2016 AUA 年會最佳論文摘要獎,2016 AUA年會全會演講和《 AUA News 》專刊採訪報導等榮譽。

主攻方向盆底及下尿路疾病,尤其是尿失禁與膀胱神經調控。開發微電調控弔帶, TVT-XO 自控微電弔帶技術等多項專利項目,主持關於尿失禁研究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浙江省衛計委新產品研發等多項課題研究。

現國內主要學術任職:中華預防醫學會盆底功能障礙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委會泌尿與內臟調控學組委員、浙江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尿控及攝護腺疾病學組組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骶神經刺激系統產品審評專家。

在國內外泌尿等神經相關專業權威雜誌發表 30 余篇論文及專著章節。泌尿及交叉領域權威雜誌特約審稿人和基金評審人。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