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腎功能衰竭」、「尿毒症」與糖尿病有什麼關係?教你構築3道防線狙擊糖尿病腎病

不想錯過界妹的推送?

一文了解「腎功能衰竭」、「尿毒症」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

來源 | 三諾講糖

近日有一位糖友告訴諾諾,他最近夜尿特別多,尿裡面還有泡沫,擔心是不是有糖尿病腎病了。還問是不是每一個糖尿病人都會引起「腎功能衰竭」「尿毒症」這些可怕的併發症。今天諾諾給大家詳細介紹下:

糖尿病容易引起腎病,長期的腎病導致腎功能衰竭,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稱尿毒症。

一、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一般5-10年就會出現併發症,糖尿病腎病是常見而又十分嚴重的併發症。

一般情況下,符合以下4點,臨床上就考慮為糖尿病腎病:

  • 5年以上的糖尿病史;

  • 出現尿微量蛋白。此時,尿常規檢查可能正常,一定要檢查尿微量蛋白或者尿蛋白肌酐比值;

  • 同時合併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排除其它原因的腎臟病。

二、慢性腎功能衰竭

如果糖尿病腎病繼續加重,大量的腎小球被「糖化」而出現腎小球硬化,尿蛋白定量越來越多,腎功能逐漸下降。當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或者血肌酐超出正常值,就認為是發生腎功能衰竭(過去稱腎功能不全)了。

慢性腎功能衰竭發生後,水和代謝廢物排出障礙,會出現水腫、代謝性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同時還會出現高血壓、貧血、鈣磷代謝障礙等。

三、尿毒症

慢性腎功能衰竭進一步加重,就逐漸進入終末期,俗稱尿毒症期。

此時,水腫、代謝性酸中毒加重,高血鉀,血壓更高,貧血更嚴重,骨質疏鬆等。腎臟的功能不足以維持人體的生理需要,往往需要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移植等。

綜上所述,三者的關係是:糖尿病引起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加重導致腎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繼續加重到了終末期就是尿毒症。糖尿病是因,尿毒症是果。

四、身體信號

如果你出現下面這些癥狀、表現提示腎臟出問題了:

  • 水腫:最常見幾個部位:眼瞼、面部和下肢。

  • 蛋白尿:尿中少量的蛋白往往沒有任何不適感覺,大多是體檢時發現。大量蛋白尿時會出現尿中泡沫,嚴重的泡沫尿類似於啤酒花。

敲黑板:蛋白尿是腎臟病明確而早期的癥狀,尤其是微量白蛋白尿是更早期的指標,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應定期檢查尿微量白蛋白,一旦陽性,就意味著出現腎損傷。

  • 血尿:當肉眼可見尿血,就已經很嚴重了,大多數情況是,尿中只有少量的紅細胞,肉眼看不到,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我們稱「鏡下血尿」。和蛋白尿一樣,鏡下血尿也是尿檢發現的。

  • 高血壓:血壓≧140和/或90mmHg就是高血壓,無論年齡。

  • 血肌酐增高:也就是常說的腎功能異常。

  • 尿量改變:如果習慣性的每晚起夜2-3次或更多,而且夜間尿量大於24小時總尿量的1/3,稱夜尿增多。

  • 尿頻、尿急、尿痛:合稱尿路刺激征,是尿路感染的特徵性表現,常見於已婚女性。

  • 貧血:慢性腎臟病,腎臟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紅細胞生成障礙,就會出現貧血,稱腎性貧血。面色萎黃、眼結膜蒼白、唇甲蒼白無光澤等。

不僅僅是糖尿病腎病,大部分腎臟病的進程都是不可逆的。但是,不可逆不代表不可控。糖尿病腎病的治療要構築起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積極的控制血糖,並同時將血糖、血壓、血脂等控制達標,不發生糖尿病腎病。

第二道防線:對已經發生的糖尿病腎病,積極的控制血糖和血脂,嚴格的控制血壓和蛋白尿,遏製或者延緩腎臟病進展,保護腎功能。

第三道防線:對已經發生的慢性腎衰竭,通過飲食控制,嚴格控制血壓、控制血糖和血脂等措施,保護殘餘腎功能,避免進入尿毒症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嚴格控制血糖達標(糖化血紅蛋白<7%)的同時,應嚴格的控制血壓達標(<130/80mmHg)和血脂達標(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甚至對腎臟保護而言,控制血壓比控制血糖還重要。

同時,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比如限鹽、戒煙、減重等,以減少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稿」!事!情!啦!

如果您也喜歡用文字記錄臨床工作的點滴,

分享工作中遇到的病例及小成果,

想和醫生同僚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小困惑,

那就果斷拿起筆杆子,用稿件砸向我們吧!

歡迎投稿到小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註明:【投稿】醫院+科室+姓名

來稿以word文檔形式,其他不予考慮

廣大界友們,微信又改版啦

設定星標很簡單,只需3步

點個贊再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