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開大學團隊研究有望破解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葯之謎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作為對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內分泌治療卻備受耐藥性的困擾,成為乳腺癌診治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日前,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朱正茂副教授課題組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核膜蛋白LEM4誘髮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葯的分子機制。LEM4有望成為乳腺癌耐葯治療的新靶點。

介紹該研究的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臨床數據表明,超過70%的乳腺癌為雌激素受體(ER)陽性的導管癌,內分泌治療是這部分患者綜合治療的重要部分。然而,約35%的ER陽性乳腺癌患者在15年內會表現出內分泌治療抵抗。因此,找到誘髮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抵抗的原因,成為乳腺癌研究的重要課題。

南開大學團隊發現的疑似導致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葯的「罪魁禍首」——LEM4蛋白位於細胞的核膜與內質網膜上。

核膜是包裹細胞核的一種雙層膜結構,分為外層核膜、內層核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核膜間隙。核膜結構穩態的調控異常會導致包括早衰和腫瘤等多種疾病發生,這些疾病統稱為核包膜病(nuclear envelopathies)。

LEM4是2012年鑒定出的最新的LEM結構域蛋白。經過多年潛心研究,朱正茂課題組綜合利用生物資訊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腫瘤病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手段和方法,研究發現LEM4蛋白在腫瘤組織中異常高表達,LEM4的高表達與乳腺腫瘤的預後不良(治療效果差)顯著相關。在ER陽性的乳腺癌細胞中過表達LEM4會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他莫昔芬治療耐受發生。其中,部分相關結果的獲取及分析採用了Merck的Amnis影像流式細胞儀。

朱正茂表示,LEM4有望成為預測ER陽性乳腺癌抗他莫昔芬藥物治療的原發耐葯或獲得性耐葯的生物標誌,也有望成為克服他莫昔芬等內分泌藥物治療耐受的聯合治療靶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