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家阿城:宅茲中國,“中”在何處

說到阿城,人們自然會想到《棋王》《樹王》和《孩子王》。但除了文學創作,阿城在美術、電影、歷史等領域也有許多有趣的探索與發現。

2014年,阿城出版學術隨筆《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五年後,他續講中國文化脈絡的新著《曇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又由中華書局出版了。

4月20日,作家阿城做客思南讀書會,與讀者分享新書的開篇內容。他講述北極星崇拜在西周晚期的變化,尤其說到“宅茲中國”的“中”不是現代語義的內涵,而是對應古人用於天地溝通的“建鼓”。

今年1月,阿城新著《曇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由中華書局出版。

北極星崇拜在周代有何變化

阿城的講座從一張北極星圖開始。從地球的角度看北極星,仿佛所有能看到的星都圍繞不動的北極星而轉。“因此在中國文化中,古人認為北極星是極、天極、一、太一、泰一,泰山也是祭祀它的高壇,也就是嶽。”

阿城說,因為北極星在視覺上的特點是唯一的,所以它被古人尊為唯一之神。其它圍繞轉動的不是神,而是靈,例如東方蒼龍,南方朱雀,再下去才是精、怪、妖等等。

在《洛書河圖》裡,阿城分析了殷商時代青銅器的天極神符型。西周早期青銅祭祀禮器上的天極神符完全繼承了商殷時代的,但是到了西周晚期,天極神符就消失了。

西周“共和”時期禮器漸漸出現了新符型:多個天極神符型平等排列起來了,圍著器物一圈,規律性出現。本文現場圖片: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攝

“那一定是發生了什麽事。”阿城說,西周晚期厲王暴虐,遭到國人憤起驅逐,國政由貴族聯席治理,國號“共和”,達十四年之久。這一時期的禮器漸漸出現了這樣的新符型:多個天極神符型平等排列起來了,圍著器物一圈,規律性出現。

“這一改動,一定是和‘共和’的政治內容相符的。這應該是之後的東周時期,諸侯開始各自稱王的合法性的啟示之一。”阿城表示,從《周禮》可以看到,祭神是王的專職,王由此得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合法性。“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則是講治權在臣。而多個天極神平等排列的形式,正與西周晚期共和年間貴族大臣們的治權合法性相呼應。

“王是祭祀者,而神是被祭祀。帝是神的意思,所以到了秦始皇時,他自稱神,青銅器上必然空了,不再有天極神符。為什麽後來鼎這樣的東西衰落了?是因為皇帝認為自己是神——他是被祭祀的。”

中國稱呼的文字最早記載

1963年,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出土了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何尊,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這個尊保存完整,內裡底部的銘文記述了周成王在周公輔助下,按周武王的遺願,經營東都洛邑的事。銘文中記載了武王說的“宅茲中國”,確認了中國的稱呼的文字最早記載。

銘文中記載了武王說的“宅茲中國”,確認了中國的稱呼的文字最早記載。阿城手指這一列由上而下四個字即為“宅茲中國”

“宅茲中國到底是什麽意思?我認為宅茲中國說的不是地理概念。”阿城提到,“中”不是現代語義的內涵,而是一個象形字,在古代對應了非常具體的東西。這個對應物就是中國古代用於喪葬祭祀或戰爭的建鼓。建鼓圖像大量存在於漢代的墓室石刻,尤其是在山東、河南地區的漢代墓室。

“建鼓是溝通地與天,人間與天極神及祖先的重要工具,它使我們了解 ‘宅茲中國’的 ‘中’的本質。”阿城說,如今建鼓在漢族失傳了,但是貴州、雲南、四川苗族地區在喪葬中仍在使用建鼓與笙。

在現場,他還為讀者播放了幾段苗族人使用建鼓的視頻。“苗族能為我們了解建鼓提供很多文獻以外的內容,告訴我們很多遠古的信息。在苗族,因為人去世了,所以有這樣的一個儀式。這個儀式結束之後,建鼓和笙有專門的屋子放起來,不可以再敲了。但是現在因為開發旅遊,有遊客就會搬出來表演。”

此外,日本太鼓文化也和“宅茲中國”的“中”有關係。阿城說:“為什麽用 ‘太’這個字,就是跟 ‘太一’有關係。打這個鼓就是和北極星有聯繫。他們甚至保留了很多我們古人的鼓點、節奏。”

中國山水畫的起源

“當我們了解了建鼓的作用,我們就能理解宅茲中國是祭祀儀式,是古代權力者建都時和神溝通,希望或確定取得權力的合法性,而不是一個地理中心的表達。”

阿城由此說到古來中國歷代首都中軸線的含義。“比如北京的中軸線的構成,貫穿北京的中軸線的北端是北極星,而不是子午線,即太陽光在正午時的投影。”

阿城說到古來中國歷代首都中軸線的含義。

又比如故宮中最重要的政治建築是太和殿。阿城說,太,是太一,也是後來的紫微星。紫禁城與以紫微星為中心的紫微垣相對應。太和殿的和,則是三生萬物衝氣以為和的和。

“古代首都的布置都與星象相對應。這是古老權力表達合法性的模式。”阿城稱,北海瓊島白塔尖到北極星,與元上都的中軸線重合。明代中軸線雖東移,也不影響明清兩代的中軸線北端對準北極星。

此外,古人對北極星的崇拜,也成為山水畫的象徵結構。換言之,中國山水畫的起源是表達“仰觀垂象”,也就是按照星象來安排山川的結構。

阿城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圖例是唐代李道堅的墓室壁畫。唐代建立之初崇尚道教。李道堅作為李淵的曾孫,後人以道教的宇宙觀裝飾他的死後世界。同樣信奉道教的宋徽宗,他的皇家畫院畫家使用仰觀垂象的方法制作山水畫,例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李成的《萬壑松風圖》。

還有工匠壁畫色彩完成稿《千里江山圖》,阿城認為上頂到頂的山頭是紫微星的垂象,河水則是河瀚的垂象。

有意思的是,他還在《千里江山圖》的收藏印裡看到了乾隆皇帝的印——直接蓋在南宋官方印的上面。“乾隆知道這卷長卷仰觀垂象的合法性意義,以印鎮壓,並題‘千里江山’。要知道北宋的萬裡江山是被金朝擊敗,壓縮成南宋的千里江山,自稱後金的清朝皇帝自然對此嗤之以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