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媒體曝鴻坤袁春將離職 大概率將加入旭輝

在地產公司高級管理層的人事更迭裡,有兩件事大家都會爭相關注。

其一是離職,其二是入職。

最慣常的操作是,離場時總結原因,跳槽到新東家時,幫你遠觀下來路。

中間這段過程很多時候被忽略了,好像一切都只有開始、結束與下一個開始。

在輪回與輾轉中,媒體視野中的一位位地產高管,就這樣度過了他們人生中重要的幾個年頭。

進入董小姐報導視野裡的高管,老實說,標準要更高一些。

其故事、其經歷能反映一家公司與行業變遷是第一位的,個人能力是排第二位的。

職務變化,不過是為董小姐提供了觀察的切入口。

當然,如果個人有更強烈的管理特質與標簽,就再好不過了。

今天來說說袁春,一位我已經一年多沒有再關注的房企高管。

董小姐獨家獲悉,最近,袁春正在離職鴻坤的路上,下一站大概率是總部位於上海的旭輝,負責旭輝的大運營等。職位接近任旭輝執行總裁陳東彪。

上一次關注到袁春,已是2017年的11月。當時,袁春離開龍湖,去鴻坤赴一場注定無疾而終的千億之約。

詳細可讀:董小姐 | 袁春下一站:KPI與鴻坤春夢

袁春,前龍湖副總裁,鴻坤地產總裁。嚴謹地說,在董小姐寫這篇文章之時,袁春仍然是鴻坤地產的總裁。

當然,這篇文章已在一杓言的後台沉睡了數月。

早在2018年下半年,袁春加入鴻坤還不到一年,董小姐就聽到了他即將離職的消息。

2018年11月,董小姐得知,袁春和龍光地產有過深度接觸,曾就龍光地產執行總裁一職做了深度溝通。之後,更多內部人言之鑿鑿的說法是,他2019年春節後就要離開。

後來的事情相當狗血。他與鴻坤老闆多次溝通後,暫時又安定了下來,似乎重新進入了蜜月期。這樣的反轉,在董小姐近幾年耳聞的案例中,是非常少見的一例。

但是,現在,他終歸還是要離開了。

離職的跡象還是很明顯的。

首先,鴻坤早先被袁先生清理出局的老員工,在紛紛回歸鴻坤。比如,鴻坤的前行銷總、優客工場總裁孫霞,回到鴻坤,負責戰略業務。而早先跟隨袁春空降鴻坤的員工,正在陸續從鴻坤出來。

今年7月初,董小姐打聽到,鴻坤主導投資拿地的副總裁李軍離職了,他之前曾擔任龍湖沈陽總經理。

其次,當年的千億之約,已經大概率夭折。一年多來,鴻坤的銷售規模基本徘徊不前,保持在200億元左右。2023年的千億目標,以鴻坤當前的土地儲備量判斷,基本不可能。

不管是出於平台的授權不足,還是資源支持不夠,抑或個人管理風格等原因,這件事對職業經理人的能力指標,顯然也是一個巨大的暗示——平台與行業大勢是職業經理人快速成名的關鍵。

一位業內的朋友對董小姐說,數年前,袁春在龍湖內部講課,他說,很多龍湖出去的高管到處講課或者發聲,覺得多牛逼,其實只是龍湖的平台成就了他們。

過去一年,袁春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他自己的這個觀點。

袁春的名字,目前依然在鴻坤的內部系統裡。他的下一站,如果確定是已經進入千億俱樂部的旭輝,那麽,他領到的新任務,以及,對旭輝現任管理層的影響,構成了董小姐寫這篇文章的理由。

根據董小姐了解,袁春可能接近陳東彪的執行總裁職位,管理旭輝的大運營或行銷。

在此之前,陳東彪是旭輝排名最高的職業經理人,負責管理旭輝的整體運營、工程、採購和成本及長三角區域的業務發展。

袁春到崗後,陳東彪的職位變化,是一個未知數。目前流出的消息是,陳東彪,未來可能會將精力擴大到整個住宅板塊,履行執行總裁的整體指揮官角色。但也有說法稱,他會在旭輝的新業務層面謀求更多存在感。

董小姐了解到,旭輝總部正在內部醞釀一個長期的組織變革計劃,目前對綜合型管理人才有更多訴求。

在這個新組織體系裡,陳東彪是有巨大發揮空間的,但是,他是否願意扮演更多角色,要看他自己。

在整個行業都在回歸開發基本盤、收縮長租公寓等新業務的背景下,新業務的職位量級和地產職務很難同日而語。在多位業內朋友看來,如果陳東彪只是去負責新業務,這將會被視為一個淡出的信號,很可能導致旭輝人才背景的萬科時代,即將正式結束,萬科幫將全面退出。

董小姐提醒,這只是一個可能性。

在未來的設計中,旭輝林氏兄弟的分工也會有所變化。林峰已經擔任旭輝商業的總裁,未來很可能他的精力也會放在舊改、商業等新業務上。

這樣的背景下,旭輝需要一位住宅整體開發業務的看門人。

在上海地產圈,陳東彪是一位對萬科人相當有吸引力的高管,在王石時代,曾經擔任上海萬科總經理。自從他加入旭輝後,很多萬科人跟隨進入旭輝。

之後,旭輝又大量引入綠地背景的高管。兩種不同的企業文化,在旭輝內部引發了相當激烈的矛盾。數年前,在一次旭輝內部聚會中,兩位高管甚至發生了肢體衝突。這件事情對於旭輝的職場聲譽傷害很大,它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數十位萬科人開始陸續離開旭輝。

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原因眾說紛紜。董小姐不想把寶貴的篇幅浪費在這種細節裡,只是想說,發生如此悲劇,不僅職業經理人要反思,而且旭輝的兩位老闆也要反思。

老闆的工作風格,會直接影響到袁春在旭輝的工作效果與體驗。

多位業內的朋友說,過去,旭輝是老闆強主導的風格,林氏兩兄弟的工作投入度很高,同時對職業經理人付出的要求也很高,有時甚至可以說,對職業經理人壓榨的挺狠。

林氏二兄弟中,林中目前擔任旭輝董事長,林峰擔任旭輝總裁。就董小姐的印象是,林中更願意談戰略,而林峰在具體業務中則介入的相當深。

這一特徵,與閩籍企業中的陽光城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後者對職業經理人的授權就相對高一些。

假如旭輝老闆風格不變,即將到崗的袁春,也一樣會面臨相對有限的工作發揮空間。陳東彪2013年加入旭輝,2017年成為執行董事。閩籍老闆,通常有用人隻用三年的江湖傳說,現在,輪到袁春來進行驗證。

但是,正是借助於這次跳槽,袁春重新回到主流房企的競賽賽道,事業的方向盤從百億重新撥向了千億陣營,相對於鴻坤,旭輝是一個更有實力的跳板。

在旭輝現有的高管序列裡,從往上走的階梯,以及表面的工作履歷含金量看,袁春似乎更有勝算。

但是坦率來說,從袁春的過往履歷看,他的核心能力更多體現在行銷與市場,對於整體運營,案例是不足的。這構成了屬於他自己的潛在挑戰。

這一人事變招,能否效果明顯,很大程度幫助到旭輝,其實更取決於林氏兄弟自己。

根據袁春的工作風格看,通常履新一個新平台後,都會大量引入中海與龍湖背景的員工。但是,他自己又未必能夠決定區域總、城市總的角色。

有朋友說,在旭輝當前的組織架構裡,區域肯定只聽一把手,不會聽二把手。

袁春跳槽,有個愛好:拚團。

當初袁春奔赴鴻坤之時,帶去了不少龍湖的人。那時候,董小姐寫過一個問題,為什麽房地產組團式跳槽越來越多?

很多職業經理人沒有意識到,跳槽之後,如果你很愛用自己的嫡系部隊,在一家中小型房企裡去複製自己的隊伍,你很快會引發老闆的戒備心。

因為,這個行為本身會對中小型公司有殺傷,它會觸及到房企老闆的不安全感。

董小姐提兩點看法:

第一、空降型職業經理人永遠要清楚自己只是一家公司階段性的產物。到今天這個階段,長期坐穩位置是個奢侈品,別做不切實際的妄想。

第二、老闆們最警惕的情形是:前門去虎,後門進狼。

請你來坐鎮,組團,趕走老闆早就想趕走卻難以下手的人。但那之後,如果你沒有展現自己的包容性,你的團隊裡全是與你類似的人,而不是一個生態系統,這不見得是老闆想要看見的局面。

別讓自己成為老闆心中的那匹狼。否則,你怎知何時會成為被乾掉的那一個。

這個事關安全感的問題中,大房企往往不會因此感到困擾。公司足夠大,人才梯隊足夠穩,帶人進場,因為比例低,動靜不會太大,也很難動搖公司的根基。

這兩點判斷送給所有地產CEO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