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飛越瘋人院》中文舞台劇,更重金屬

  百老匯奧斯卡雙料經典《飛越瘋人院》中文版舞台劇將於5月30日起在北京海澱劇院拉開帷幕。

  《飛越瘋人院》講述了麥克·墨菲為了逃避農場勞改,假裝精神異常住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給病友們帶來了自由和歡快,他把兩個女人帶進戒備森嚴的醫院,鬧得天翻地覆。他不斷惹是生非,最終惹怒了醫院,他們給麥克·墨菲做了前額葉切除手術,使他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廢人。

  

  百老匯版駐演超千場

  1962年出版的小說《飛越瘋人院》由被稱為“嬉皮時代的催生者和見證人”的美國著名作家肯·克西創作,故事來源於作者於1959年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寫作學位期間,他自願參加了政府在一所醫院進行的藥品實驗項目後的自身體驗。

  《飛越瘋人院》在1963年被搬上舞台後,備受關注。1975年被改編為電影的《飛越瘋人院》曾獲得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及最佳改編劇本5項大獎,在100部最佳美國電影中排名第33,這一“大滿貫”佳績至今仍被影迷們津津樂道。此後《飛越瘋人院》回到百老匯,並獲得了當年的托尼獎最佳複排話劇獎。而改編自同名小說的舞台劇版《飛越瘋人院》實則早於2012年就已在百老匯駐演千場。

  中文版現場配樂隊同步表演

  據悉,《飛越瘋人院》舞台劇中文版由青年導演佟欣雨翻譯並執導。佟欣雨此前曾翻譯並執導過澳大利亞喜劇《燃燒的瘋人院》,該劇曾獲得較高的口碑和關注度。

  5月25日,出品方在西區劇場主創見面會上,向媒體分享了將這部百老匯經典作品引進到中國的一些幕後趣事。導演佟欣雨及多位主創也講述了創作和排練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劇目著力討論的是“飛越”這一概念的核心內涵,舞台劇的呈現方式有別於電影,以更接近原著小說的敘述展開,延續小說中以塑造人物為主的特點,讓更多電影裡被弱化的人物在舞台上以更豐富和鮮明的形式呈現。

  “《燃燒的瘋人院》是爵士樂,《飛越瘋人院》是重金屬搖滾音樂會。”導演佟欣雨介紹說,《燃燒的瘋人院》像是節拍緩慢的爵士樂,裡面每個人物和情節都在柔和的推動整個故事;而《飛越瘋人院》卻是重節拍的,劇中有激烈的場面和全情激憤的場面,配合現場的樂隊表演,與劇中制度壓抑的氛圍形成強烈對比。

  佟欣雨選擇瘋子作為切入口並非只為少數者發聲,他認為這其中包含的是“偏見”,即使在大多數的正常人中,這種偏見依然存在。而《飛越瘋人院》要表達的就是突破自我。他將落點放在“飛越”,描述“瘋子們”的追求、向往、力量和希望,在劇中將會如同原著一般釋放出“我們將無所不能”的抗爭情緒。

  本報綜合報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