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維生素防癌還是致癌,有句準話不?

1994年美國研究:吃維生素,更容易得肺癌?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與芬蘭國家公共衛生研究所合作調查了29000名芬蘭男性。與研究人員的預期恰好相反,這項研究的結論是: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的比不服用的人更可能死於肺癌或心臟疾病。」

專家觀點:結論主要來自吸煙人群

如果閱讀原文會發現,該研究針對的是50歲以上男性吸煙人群。這些人平均吸煙史都在35年以上,平均每天吸20支香煙或更多。研究發現,β-胡蘿蔔素可增加吸煙人群的肺癌風險。

王少明博士指出,這其實是一項α-生育酚、β-胡蘿蔔素癌症預防研究。所謂α-生育酚,是維生素E的一種類型;β-胡蘿蔔素,則是維生素A的前身,進入人體後,可以合成維生素A。

這個結論,在當時的醫學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後來,在幾個大型臨床對照試驗中,均得到證實。

但王少明博士提醒:「因為調查人群的特殊性,本來就屬於肺癌高危人群,很難將該結論推廣到普通人群中。」

2004年丹麥研究:吃維生素,死亡率更高?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進行了一項17萬人參與的大型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服用維生素者死亡率高出6%。研究人員的報告中說:『我們未能找到補充抗氧化劑可以預防胃腸道癌症的證據。相反,它似乎還提高了整體死亡率。』」

專家觀點:死亡率高,主要由肺癌高危人群造成

王少明博士指出,這裡提到的研究報告,其實是對2003年以前多項研究結果的匯總分析。

「我們注意到,整體死亡率升高6%的分析中,主要是由於吸煙人群或者是暴露於石棉的肺癌高危人群所造成的。像前面所談到的,這部分人群的研究結論推廣到普通人群時,需要非常慎重。」

2007年美國研究:吃維生素,更容易死於晚期攝護腺癌?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觀察了11000人,其中一些人服用複合維生素,另一些未服用。結果發現服用複合維生素的比不服用的死於晚期攝護腺癌的風險高出一倍。」

專家觀點:基於膳食問卷調查獲得的研究結論,需進一步驗證

「這個研究,並不是醫學研究中認為證據性最強、可信度最高的隨機對照試驗,而是一項基於膳食問卷調查的隊列研究。」王少明博士說。

該項研究,對參加者開展了過去1年內服用膳食補充劑情況的問卷調查,並追蹤了他們5年內的癌症發病數據。這個研究的結論其實是:過量補充維生素會增加發生致死性攝護腺癌的危險,而正常適量補充的人群並不會增加風險。

王少明博士點評道:「基於問卷調查的研究,難以確定人群使用維生素的種類、用量和使用時間,是這類研究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該類研究獲得的結論需要臨床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進行驗證。目前兩項大型隨機對照研究:歐洲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乾預研究,與美國的硒和維生素E癌症預防試驗,因乾預劑量和人群不同,並未獲得維生素補充與攝護腺癌發病風險關係的一致結論。

維生素是否致癌,還沒結論

維生素到底致癌還是防癌?目前真的沒有答案,因為醫學界遠未達成共識。

王少明博士指出,當下有關維生素與癌症的醫學研究,「因為研究人群、乾預措施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常常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什麼意思?

一方面,在一類人群中得到的結論,到另一類人群就不一定適用了。

比如,是否有吸煙的習慣。就像上文提到的,重度吸煙者補充胡蘿蔔素,很可能提高肺癌的風險,但普通人的營養代謝狀況不一樣,補胡蘿蔔素未必有同樣的危害。

再者,不同的基礎營養狀況,也是影響因素。

「像美國的硒和維生素E癌症預防試驗,發現營養充足的人群補充維生素E,會增加攝護腺癌發病風險。

「但在營養缺乏的人群中,補充維生素可能是有益的,像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開展的河南林縣營養乾預研究。」王少明博士說。過往,林縣人常年吃不上新鮮蔬果,維生素水準較低。補充多種複合維生素和礦物質後,他們的癌症發病率明顯降低。

還有,要考慮不同的性別。

以維生素防癌的研究來說,「發達國家現有數據主要是針對男性人群,女性人群中維生素防癌的證據還比較有限。」

另一方面,不同的維生素補充方法,也會導致不同的研究結果。比如,從幾歲開始服用維生素,服用哪種維生素,服用多大量的維生素,等等。

可以想見,關於維生素與癌症的研究,龐大又複雜,任誰也沒法給出一個簡單粗略的定論。

補充維生素,記住四個原則就夠了

第一,吸煙的人,最好不要服用含維生素A、胡蘿蔔素的補充劑。

第二,準孕婦切記補充葉酸。懷孕早期缺乏葉酸,可能使胎兒出現神經管缺陷。

第三,現有的研究顯示,對於營養缺乏的人群,儘早低劑量補充維生素是有益的。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為營養缺乏人群?

一個粗糙的方法,是對照膳食寶塔,看看自己的飲食是否均衡。

比如,蔬菜水果吃得不夠的,維生素C可能不足;肉、蛋、奶吃得不夠的,容易缺乏維生素B、D。想更精準一些的,可以到醫院營養科進行評估。

怎麼判斷是否為「低劑量補充」?

有個簡單方法:「葯字型大小」維生素片是用來治病的,所以純度、劑量都比較高;相對來說,「健字型大小」維生素片,劑量低一些,按說明書食用,一般無礙。

第四,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即維生素A、D、E、K,要特別注意劑量。

這類維生素會在人體器官蓄積起來,引起中毒。而維生素B、C等水溶性維生素,即使攝入過量,它們也可以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作者:凌茜雯 喬友林 

王少明

原文來自:中國家庭醫生

編輯:徐珊



註: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部門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