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血脂危及生命,這樣喝茶降脂效果不錯

醫生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典型的「三高」病人,即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目前,他的體重指數高達36,已經處於嚴重超重了,再不減重,身體還有可能出現更過的毛病,後悔都來不及。

可能有人會疑問,肥胖就是吃的多了,怎麼可能會導致「三高」呢?我們都知道,其實三高都是體內的代謝出現異常導致,是代謝紊亂的表現。而肥胖就是一種代謝紊亂,是代謝異常。

我們的身體長時間處在肥胖的種環境中,體內的激素分泌紊亂,最終打亂了代謝平衡。所以說,肥胖是導致三高的主要原因。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超過2.9億,死亡率位列我國居民的死因之首。

不同茶類的降血脂作用

目前,對於飲茶降血脂的研究已經有很多,人群研究和臨床研究較多的是綠茶和綠茶的提取物(茶多酚、EGCG)。當然,其他茶類的研究在近年來也逐漸增加了。

01、綠茶

一個國際科學團隊於2007年發表的一個臨床實驗結果顯示,持續飲綠茶12周,肥胖受試者的體重、體脂比、體脂量、腰圍、臀圍、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含量與不飲茶組相比顯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也明顯下降,對心血管疾病預防效果顯著。

同時,國內外許多研究都已經證明綠茶可以調節脂類代謝,不僅能夠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LDL-C,還能有效降低器官及組織如肝臟腎臟等的脂質,從而抑製肥胖和高脂血症。

▲綠茶

02、烏龍茶

2009年在因飲食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患者中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了烏龍茶的降脂功效,受試者的體重、皮下脂肪、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科學研究發現烏龍茶水提物可增強脂肪組織中去甲腎上腺素誘導的脂肪分解。

除了咖啡鹼外,烏龍茶中還含有適度氧化的烏龍多酚化合物,這兩個成分都能有效增進熱量的消耗。烏龍茶除了加速脂肪代謝外,還能夠降低胰脂肪酶活性,降低脂肪的消化,並且抑製腸道對脂肪的吸收,是隨餐降脂的好選擇。

▲烏龍茶

03、白茶

日本松田等人曾分別對健康和具有高血脂症成年男性為臨床觀察對象,每天服用7罐(190ml/管)白茶水,6周後表明白茶可以有效地抑製果糖誘發的高血脂症。

白茶具有抗凝和促進纖溶作用,能改變血液高凝狀態,降低血脂濃度,且沒有抗凝藥物的副作用,對增進健康降血脂和預防腦血管和保護心血管具有顯著作用。

▲白茶

04、黑茶

大鼠高脂血症實驗表明,普洱熟茶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也很好,且明顯高於普洱生茶,可能與普洱熟茶中含有較高的茶褐素、茶多糖和黃酮類物質有關。另外,大鼠試驗表明,普洱熟茶能夠抑製小腸黏膜對膽固醇的吸收和抑製肝臟膽固醇的合成。

黑茶中有一種茶需要給大家專門介紹一下,那就是傳統茯磚茶。研究表明此茶對甘油三酯的降低效果比較明顯,除了茶葉中固有的活性成分外,一些特定的金花菌(冠突散囊菌)菌株在金花黑茶發酵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降脂成分,抑製脂肪消化酶活性,減少了部門時間內脂肪的消化吸收。

同時金花黑茶特有的通便作用減少了食物成分在消化道的保留時間,從而使一餐飯的吸收時間縮短。以上兩個原因減少了食物中脂類成分的吸收,並且改善了胰島素抵抗,減少了脂肪的形成和沉積。

▲茯磚茶

▲放大鏡下的金花(冠突散囊菌)

國內科學家2011年通過人群實驗對安化黑茶的降脂效果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金花」茂盛的茯磚茶降血脂效果極佳,與歷史記載以及大量關於茯磚茶具有降脂減肥效果的小鼠實驗結果一致。

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雖然作用機理不同,但是綠茶、白茶、烏龍茶、黑茶等茶類都具有調節血脂的功能。按照個人喜好和體質需求,合理選擇一種茶,並將飲茶變成一種習慣,對調節血脂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當然,還是要強調一下,飲茶對調節血脂只是具有輔助作用,茶不能代替藥物,大家千萬不要過分迷信茶葉的藥理功效哦!

小竅門

你想通過飲茶降低血脂嗎?曾有專家著重推薦飲用烏龍茶和包括普洱熟茶在內的各種黑茶。如果飲茶以解食物油膩,可以在飯前泡上一泡鐵觀音,減少脂肪的吸收(溫馨提示:空腹不宜飲茶,建議在餐前半小時以上飲用)。

如果血脂的指標已經升高,或是有「脂肪肝」現象,可以適當地提高飲茶量,每天8克,這時候普洱熟茶和金花黑茶都是不錯的選擇。

有一些研究顯示,金花黑茶對甘油三酯的降低作用更明顯,對膽固醇的調節作用可能並不顯著。

如果你不習慣清飲茶,那麼喝茶短期內未必能馬上適應。這時,可以搭配一些中草藥,效果會更佳。比如枸杞、葛根、山楂和決明子作為降血脂的輔助食材,都可以配茶喝。其中,決明子與葛根都是傳統的中藥材,每天取2克左右,與茶葉相配服飲,會有比較好的收效。

在沖泡方法上也要注意,比如金花黑茶與普洱熟茶耐泡性好,可以多沖泡兩次或是延長一些沖泡時間,當然,也可以採用煮飲法。對於岩茶、鐵觀音等烏龍茶類,而要格外注意及時讓茶水分離,才會有最佳的口感。

本文參考資料:《健康中國茶》,王春玲著,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圖片編輯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