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2%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是危機也是轉機

社長說

時代日新月異,我們也要不斷變革。

●●●

世界經濟論壇(WEF)研究報告17日指出,到了2025年底前,機器人將負擔現有52%的工作任務,比例幾乎是現在的兩倍,尤其會計、客戶管理、郵政及秘書等,會快速被機器取代。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危機和轉機並存,作為個體的我們該如何準備,才能應對未來的變化呢?

01

“鐵飯碗”一去不複返

中國將迎來大規模的職業變遷

早在2017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年底發布的報告裡稱,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到2030年,全球8億人口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

注:橫坐標代表不同國家的2010年的GDP總值,縱坐標代表2030年各國目前的工作被自動化取代的比例。深藍色圓圈代表中國,表示2030年,中國預計有1.112億人的工作被自動化所取代 /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nalysis

到2030年,從數量上看,中國將面臨最大規模的就業變遷,預計將有1200萬至1.02億中國人需重新選擇工作。

注:從左至右國家分別為:美國、其他發達國家、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淺藍色方塊表示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各國分別將有5400萬、6400萬、1億、7200萬人需要重新就業並學習新的技能;深藍色方塊表示在自動化發展相對緩和的情況下,各國分別將有1600萬、1700萬、1200萬、1000萬人需重新就業 /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nalysis

1、你看不見的地方,恰恰蘊藏著很多機遇

有人說,當自動化漸漸取代了流水線,那些只會機械化勞動的工人,只能默默卷鋪蓋回家。

但事實上,正是因為一線工人的起點低、動手能力強,只要肯吃苦,他們未來的路,遠比職場裡的“白領”要寬闊的多。

谘詢者小林就是車間裡的一名工人,因所在的工廠排汙不達標,被環保部門下令停產,32歲的她嘗到了“失業”的滋味兒。

但對於這位高中文化、肯吃苦耐勞的小林而言,未來的路比她想象的要寬闊的多。

據了解,小林家在農村,當地盛產柿子,她家祖傳就做柿子餅,一場谘詢下來,我建議小林與其在城裡尋找本就不多的就業機會,不如回老家好好發展電商,將家鄉的柿子餅生意做大做強。

之所以給小林這樣的建議,是因為農商這個領域大有作為,而這個領域懂互聯網的人非常少,與此同時,這個領域是少有的AI和大數據暫時無法到達的部分,這裡蘊藏著大量的機會。

從我的谘詢經驗來看,類似小林這種職業起步低的人,往往能放的下身段、拉的下面子,只要肯踏實做事,抓住時代機遇,前景並不比辦公大樓裡的白領差。

而讓人擔憂的恰恰是辦公大樓裡的“白領”,他們中有不少只是“格子間裡的機械工”。

2、如果你的工作有這些特徵,請保持高度的警惕

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以來,每一次的社會更新,都伴隨著普遍的職業危機感。

BBC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分析了300多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

結果發現,具備以下特徵的工作,都在淘汰的邊緣:

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手熟就行;

工作太空狹小,坐在格子間裡,不聞天下事。

你不妨分析下,自己目前的工作是否符合上述特徵呢?

如果符合,建議早做打算。

02

變化的時代

我們需要抓住三大核心

吳曉波說:“沒有所謂的傳統行業,也沒有所謂的新興行業,有的是你能不能跟上這個時代變革的步伐,不斷進行自我革命。”

1、前期:比悶頭苦乾更重要的,是結合職業特點提升綜合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

類似於教師這樣的職業,本質說來隸屬於服務業:你光自己掌握一項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你還需要通過課程設計,結合你的表達能力,施展你的個人魅力,才能把課講得生動易於理解,方能獲得不錯的口碑,更能在職業中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曾經有個中學老師李萍(化名)深陷苦惱,她覺得自己無法從這份職業中獲得成就感,她給出的理由是,學生素質較差,對於很多知識無法理解。

事實上呢?

好的學校必然配置優秀的師資力量,例如很多有名的中學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最好是985院校畢業,而李萍顯然達不上這樣的要求,所以她的選擇範圍自然不多。

經過谘詢發現,李萍對於“優秀”這個概念是這樣理解的:能把專業知識學到100分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我告訴她,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不同於專家學者,更需要學會抓住核心內容,即掌握核心知識點,在專業上達到80分就足夠了;剩下的時間,應該用來研究如何設計好課程內容,如何調動好課堂氛圍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力爭讓課程體驗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們樂於接受並逐漸喜歡上這門課程,如此,班級成績才有可能得以提高與改善——這才是作為老師真正的核心能力所在。

自我突破與成長的重要涵義就是,不能隻做自己喜歡的那部分,更需要把不喜歡的部分做到平均水準以上,才不至於“拖後腿”。

2、中期: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與能力,為自己創造新的機會

我們以李萍為例。

如果李萍通過前期努力,慢慢在學校小有名氣,再往前一步,獲得“優秀老師”之類的榮譽,則她就漸漸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

如果她不甘於平穩的工資,想要賺取更多的財富,則可以考慮尋找創造新的機會。

新機會往往存在於跨領域、人際互動、高複雜的事務中。

1)、跨領域

如果李萍在教育行業做的不錯,後期可以考慮:

教育+推廣=培訓機構;

教育產品+推廣=教育類網站或APP;

等等。

李萍可以加盟培訓機構或等時機成熟自己創辦培訓機構,也可以選擇進入互聯網行業從事教育產品及APP等課程研發工作。

2)、人際互動

隨著科技進一步發展,如果未來機器人參與教育領域,那麽老師的工作重點將會偏重於前端工作,將直接面對客戶進行溝通交流,通過獲得孩子家長的認可給學校帶來生源。

而教學及課程研發工作交由機器人來做,老師則需要學會操作機器人,監督學生們的課堂狀態,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關注孩子們的心理成長及思想動態等等。

3)、高複雜領域

例如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就屬於“高複雜”領域,包括察覺孩子的情緒水準和心理狀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安撫孩子的情緒,根據孩子特性安排相關課程等工作,或將成為未來老師工作的重點。

也就意味著,在機器人的衝擊下,老師的職業角色和職能將會發生一些轉化,最終能留下來的,多半會是有愛心有耐心的願意陪孩子成長的老師,而那些自冷若冰霜隻把這份工作當做糊口工具的老師,或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危機。

因此,任何職業的從業者,想要給自己創造新的機會,必然要在前面三點上下足功夫,方能有備無患。

3、後期:拓展圈子,打造影響力

當李萍通過前兩步提升了自己的實力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匹配的資源和平台,進行持續地輸出,從而打造自己的優勢,建立所謂的“個人品牌”。

假如,多年後的李萍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自己在提升孩子專注力方面頗有心得,則可以對接一些活動或組織,做些分享,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

後期,李萍可以將自己打造為一名專注於兒童專注力的自由培訓講師,最好能出版作品,慢慢地獲得更多的認可,再招募團隊進行整體運作,從而將這件事做的更大。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找尋生命的意義所在並發自肺腑地熱愛它。

03

想要實現突圍

不要貪圖捷徑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任何人想要在任何職業中有所作為,必須苦練基本功,隨著時代及很多行業的紅利逐漸消退,“一步登天”的逆襲或早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從我的判斷來看,未來的職業趨勢或會呈現至少三個特點:

1、人類從事的崗位門檻將會進一步提高。

機器人取代了機械重複的勞作部分,因此想混口飯吃的人將注定一路波折。

對於傳統職業而言,高門檻高監管將是從業者不得不面對的局面:譬如心理谘詢這個職業,隨著國家心理谘詢師證書的取消,想要從事這個職業的,就必須攻讀相關專業,沒有專業學歷基礎的,未來將很難從事這個職業。

再比如教師這個職業,目前只需要學歷條件達標,通過考試並不難進入,但在未來,一旦機器人取代了基礎教學工作,老師則需要肩負人際互動、關注學生心理成長等內容,則對應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頂尖者永遠有位置

例如會計、醫生、律師等這些行業,其基礎工作中瑣碎而機械的部分未來完全可以交給AI完成,像是會計中的票據審核及錄入工作、醫生裡的檢查病人身體的工作、律師中寫文書的工作等等。

但涉及到職業判斷的部分還是離不開經驗豐富的個人。

例如,醫生這個職業裡,根據體檢報告做出相應的診斷、從而確定治療方案的部分就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能完成;會計工作中,根據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找到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進而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工作,這也建立在對專業及行業充分了解及認知的基礎上;而在律師這個職業中,對於案件的深入調查與分析,對一起案件的定性等工作,也是AI無法替代的。

因為這些工作內容,無一不需要精湛的水準和豐富的經驗,而具備這些素質的人,在各個領域和行業並沒有太多,而市場上此類高級人才,往往“供不應求”。

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行業的頂尖人士,都會有位置。

3、自我認知將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重要一課

不論是工業革命,還是現在的AI興起,事實上,這些事情的初衷,都是致力於一件事情,把人從機械瑣碎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人去做更高級的事情。

如果你的智商高,完全可以參與到這個歷史性的進程中來,參與機器人的設計、研發、優化等工作;

如果你的情商高,那就去做發揮人的“熱情、和藹、親切”等特質的工作,例如陪護老人、一對一的健身私教、按摩師、育嬰師等工作;

如果你很喜歡現在的行業,那就不斷精進,提升自己的實戰經驗,練就自己“職業判斷”的能力,做到頂尖位置;

即便你資質平平,沒有什麽突出的地方,只要你不懶,也會湧現出新的行業,自然也會有些相應的崗位提供。

我們再來回顧下本文的重點觀念和思路:

1、未來幾十年,中國將迎來大規模的職業變遷,機器人將首先取代“無腦”工作,將人從枯燥反覆的機械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同時也就意味著,大批的從業者將面臨重新找工作的局面;

2、想要順利度過這次職業變遷,大體有兩個方向,一是往大數據和AI無法到達的行業尋求庇護和發展,二是主動迎接挑戰,按照時代趨勢打造和要求自己;

3、個人想要獲得不可替代的競爭力,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革命”,不妨考慮三個核心發力點,分別是跨領域、人際互動、高複雜;

4、未來,個人對組織的依賴性將逐漸削弱,有能力有想法的個體通過提前規劃和布局,步步為營,逐漸成長為個人IP,不再受雇於組織,而是和組織締結合作關係,實現財富和時間上的“相對自由”;

5、即便你資質平平,也不要過分恐慌,隨著舊行業陸續被AI替代,新的職業將會興起,能否順利轉崗則取決於個人是否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以上。

“資訊技術和生物技術一旦攜手,可能很快就會讓數十億人失業。同時破壞‘自由’和‘平等’這兩個概念。大數據算法可能導致數字獨裁,也就是所有權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而大多數人不只是被剝削,還面臨更糟的局面:如草芥般無足輕重。”——《今日簡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