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I成為教學工具的未來,真的已經來了嗎?

AI 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種教學工具。

一個社會真正進入全新的文明階段,往往是從自下而上的教育開始變革的。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時代,科技究竟會將怎樣影響教育?當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處理、算法、開源硬體項目設計等科技課程正式被劃入新課標,AI真的會成為一門普識通用的學科嗎?在 PingWest 品玩 HAY!18 “未來教育猜想局”的活動現場,優必選教育產品副總經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社會學博士董進認為:未來,AI 才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種教學工具。

AI 在未來教育中的想象力

會上,董進認為 “AI 將貫穿到每個環節,每個學科都離不開 AI。如果把 AI 當作教學工具充分利用,教學的情景也會更真實。”人類現在已經能像用紙筆一樣使用電腦和手機了,未來,人們一定也會像用電腦和手機一樣熟練地使用人工智能。

董進補充道,“當前的學校教授內容多偏向於具體的學科,語文、數學、法律等,實際並沒有形成抽象性的教學方式,引導孩子如何學習、如何思考,這會是未來教育工作者或者教育體系改革的方向。孩子們在學習任何一個學科之前,首先要學會邏輯思考,然後再進入具體的學科學習,這樣才能實現‘全人的培養’。”

掌握AI這門工具,不但處理教學工作事半功倍,還能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學科。“比如在物理學習中,體驗重力加速度可以用到 AI 工具”,除了理工課程,董進還以唐詩中的詩句為例來說明 AI 對教育的影響——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樣的意境,在當代社會是很難把握的。而通過 AI 相關的技術工具就能夠把唐詩的意境完美地呈現,讓老師和學生能夠真正地還原《早發白帝城》中的場景,掌握古典文化的精髓。

董進還舉了紅樓夢的例子:“《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首,其中黛玉葬花和大觀園的情景模擬,無法通過書本來展現全貌。而通過 AI 相關的技術工具,老師和學生就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理解。”通過AI教育滲透到教學當中,把它當作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讓老師和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理解,提升學習效率,並且能夠更好地把握知識點。

這些孩子長大後,未必要成為程式員,但從小接觸AI而養成的思維習慣將會伴隨他走向各行各業去。如果他做了記者,以往搜集素材需要翻閱大量網頁,搜索引擎一直翻十幾頁,但是借助AI,寫個簡單的爬蟲,電腦就能替他完成搜集資料的工作,並且比他自己完成得還更好。

我們現在把熟練運用電腦和網絡看得很重要,那麽未來的孩子能否熟練使用AI也同樣重要。

當AI成為了輔助教學工具,教師則能回到傳道受業本身,董進認為,未來的教師只有對本身課本的知識進行充分把握,才能更好地、更恰當利用AI工具去教學。“課程的內容是死的,AI工具也是死的,工具需要人去推動和運用,如何實現有效的結合,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這就是教師的職責了。”

從 learn to code 到 code to learn

作為一家很早就入局教育市場的科技公司,優必選已經推出了一套人工智能機器人教育解決方案,開發了貫通小、初、高的一體化課程體系——初級階段的uKit;中級階段的uKit Explore、樹莓派開源人形機器人Yanshee,各層級之間在保障銜接性的同時,更考量了可伸縮性,是市場上唯一能涵蓋小學至大學人工智能教學需求的課程體系,實現了從learn to code到code to learn的過渡。

董進認為,未來的教育會側重於學習AI的方法論,即如何讓孩子們掌握人機互動的能力、人機協作的能力。為了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人機協作,優必選還啟動了不少機器人相關賽事,譬如面向高階學生的IEEE賽事、攜手卡內基梅隆大學開展的RISS機器人挑戰賽等。

結語:

00後、10後這代孩子稱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但一個孩子如果只會利用數字時代的資源和工具來打遊戲,而不能去創造自己的想法,不能利用它們替自己完成任務,這樣只能算是一個“數字時代的消費者”,並非創造者。

AI教育並不寄希望於未來的孩子都能夠成為蓋茨、喬布斯這樣天才的程式員、科技企業家,而是希望孩子們能夠有更好的工具和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理解萬物運轉的規律,更好地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未來,AI一定會成為一種教學工具,這樣美好而高效的未來,你覺得它已經來了嗎?不管“未來未來”抑或“未來已來”,它都已經在路上了。

每天都看到這裡?

快加入 PingWest 品玩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