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餃子,到底是該立冬吃?還是冬至吃?

2018年11月7日19點32分

立冬

立,建始也
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冬是終了的意思
有農作物收割後
要收藏起來的含意
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問題來了!

朋友圈裡有人傳這麼一句古人言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大西安的群眾表示一臉懵,
不是冬至才吃餃子麽?
於是網路上關於到底是

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
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爭論。

結果如何?

且看下文分解……

立冬餃子

吃餃子的習俗有很大的普適性,很多節日、節氣好像吃的都是餃子。三伏天的頭伏要吃餃子,立冬那天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過年還要吃餃子。不過這些吃餃子的習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關。

立冬是個進補的節氣,「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諺語。在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

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冬至餃子

冬至吃餃子始於張仲景。張仲景是河南南陽人,生活在農耕文化的中心區域。冬天來了,當地百姓很多人耳朵被凍壞,這讓張仲景很是擔憂。於是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的藥物放在一起煮熟,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後送給被凍傷的百姓食用。這既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防凍傷的藥物,張仲景叫它「祛寒嬌耳湯」,百姓吃了以後,血脈通暢,兩耳變暖,凍傷也就好了。

「嬌耳」就是餃子的原型,從冬至開始到除夕,張仲景一直開棚舍葯,後人為了紀念張仲景的功德,把張仲景尊為「醫聖」的同時,把餃子創始者的名頭也一併給了張仲景。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也由此開始流傳到今天。

大西安

雖然西安也是北方城市,不過,「立冬餃」似乎並不受重視。在西安的習俗裡,立冬並沒有吃餃子的習慣,不過「冬至餃子夏至面」卻一直流傳著。西安立冬過後,氣象不是很冷,真正的『嚴冬』,得等到冬至,在經濟條件欠發達的時候,冬至的寒冷會讓不少人凍傷耳朵,而餃子形狀很像耳朵,於是有了『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習俗。

儘管各地的習俗有所差別,但是「補冬」的意義是基本一樣的,都是為了溫暖身體、驅走嚴寒,增強抵抗力,少生疾病。

立冬之後的飲食要以溫補為主,吃餃子講究餡料的選擇,不同的餡料功效不盡相同,不同人群應根據自身需求各取所需,胡蘿蔔、羊肉、洋蔥、牛肉等都是立冬水餃餡料的好選擇。

立冬不算冬,冬至到來,才有冬天的感覺。冬至過後,一年中最寒冷的氣象就要來到。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許多地區家家必不可少的節日飯。不過,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餃子雖然是節日飯。可更多的是對餃子的精神留戀,可不是只能逢年過節的才吃上一頓餃子來改善生活。所以,餃子嘛!想吃就吃,何必在乎哪一天?您說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