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以水谷為本,而脾胃又是重要器官

胃與脾通過經脈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胃主接收食物,脾主運化食物。食物進入胃以後,由胃進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將其變成食糜,然後由脾進行消化、吸收,化生為精微營養物質;要很好地完成這一程式,必須脾與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相互協調,才能正常發揮。脾為陰土,喜燥惡濕;胃為陽土,喜潤惡燥;脾的運化有賴於胃陽的動力,胃的受納有賴於脾陰的資助,而且不燥不濕,不冷不熱,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完成納運過程。在病理上,脾惡濕故多濕症,胃惡燥故多燥症,所以在治療上,健脾祛濕,益胃養陰等方法是常用的。


從天地四時的升降運動,聯繫到脾胃的升降功能,脾主升清,脾氣上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才能輸步到全身發揮其營養功能,脾以升為順;胃主通降,食物入胃,經胃的腐熟後,必須下行進入小腸,才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故胃以降為和。而且脾胃為居中焦,是升降的樞紐,脾胃的升降影響著各臟腑的陰陽升降,因此脾胃健運,臟腑才能和順協調,元氣才能充沛,生機才能洋溢活躍。所以在治療上都應該注意調理脾胃氣機,使當升的得升,當降的能降,恢復正常的脾胃升降功能。


中醫的出發點是整體觀,這裡講的脾胃,不是現代醫學解剖學上的脾與胃,就生理和病理上而言,中醫所講的脾胃包括了整個消化系統,遠遠超出解剖學意義上的脾和胃的範疇。在五行中,脾屬土,而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顧,土能生長以滋養萬物。胃與脾,一陰一陽,互為表裡,脾與胃共同參與飲食的消化吸收。人以水谷為本,而脾胃又是受納水谷,運化精微營養物質的重要器官,可見脾胃在人體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


中醫認為:脾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沒有出生之前,是由先天之腎精為胎兒生長髮育供應營養物質,出生後,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有賴於後天的脾胃攝入營養物質所供給。先天不足的,可以通過後天調養補足,同樣可以延年益壽;但就算是先天非常好,如果不重視後天脾胃的調養,那就會多病減壽。所以說脾胃後天之本,是當之無愧的生命之源。脾主運化,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化為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原料,才能使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組織得到充分營養,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反之,若脾胃的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減退,則機體的消化吸收機能亦因此而失常,故說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是臟腑的中心,與其他臟腑功能很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響其他臟腑,而且根據五行關係,很容易出現相生相剋的疾病轉變現象。正如《慎齋遺書》所說:「脾胃一傷,四臟皆無生氣。」例如:脾生血,心主血,脾氣足則生化氣血功能旺盛,心血充盈;脾氣虛則化源不足,心血虧虛。脾胃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先天與後天相互滋生相互促進,腎陽可以溫煦脾氣,以發揮其運化功能;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又可資助腎的藏精。故在治療上,應該考慮到疾病的轉變規律,顧此及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