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準媽媽們要當心了,高血壓已成孕期死亡第三大原因!必須趕快就醫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多多

監製: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

很多女性懷孕之後,隨著孕周增加,血壓會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這是正常的。但是當血壓≥140/90mmHg(即高壓≥140mmHg或者低壓≥90mmHg,或兩者都高)就要警惕了!

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顯示,城市孕產婦死因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佔5.6%,農村孕產婦死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佔12.4%,均排名第三。

很多孕婦懷孕之前血壓很正常,懷孕早期血壓上升也不明顯,就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直至出現頭痛、眼花、胸悶等癥狀時,都沒有想到可能是血壓高了,需要去醫院看一看。隨著病情悄然惡化,就有可能發展到更加危險的子癇前期,甚至子癇。

(圖片來源:http://diyitui.com/)

妊娠期高血壓對母親和胎兒有哪些危害呢?

對孕婦,可能引起肺水腫、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左心衰、腦血管意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併發症,其中,腦血管意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非常兇險,是導致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死亡的主要原因

高血壓引起腦血管意外(圖片來源:百度經驗)

對胎兒,它會引起胎盤供血不足、胎盤功能減退,從而可能引起胎兒宮內窘迫、生長受限,導致胎死宮內或新生兒死亡。

懷孕期間出現高血壓的孕婦,一般會在產後12周恢復正常。但和懷孕期間沒有得高血壓的孕婦相比,她們以後患高血壓幾率更高,出現更早。

什麼是子癇前期呢?

子癇前期是指妊娠20周後,出現血壓≥140/90mmHg,尿蛋白(+)。可能伴有的癥狀有頭痛、視力模糊、耳鳴、脖頸變硬、心慌、胸悶、上腹部不適、少尿。達到重度時,血壓≥160/110mmHg,尿蛋白(++)。

妊娠期對母親的影響(圖片來源:千庫網)

在子癇前期的基礎上出現抽搐發作或伴昏迷,即為子癇。子癇是本疾病最嚴重的階段,直接關係到母親與胎兒的安危。因此必須儘早識別子癇前期,積極預防子癇發生。

如何識別子癇前期呢?

懷孕前後要定期監測血壓,有些女性原本血壓就隻比90/60mmHg高一點,懷孕後,雖未升高到140/90mmHg,但漲幅超過30/15mmHg,也十分危險。除監測血壓外,還要注意自身出現的癥狀,是否有頭痛、頭暈,視物模糊等現象出現。這些癥狀常常被誤以為是休息不夠、勞累導致,最終延誤了治療時機。如果發現尿液中出現細密的難以消失的泡沫,一定要及時就診。

哪些人容易得妊娠期高血壓呢?

(1) 初產婦;

(2) 年齡≤18或≥35歲;

(3) 懷孕期間精神過於緊張;

(4) 有慢性腎炎、糖尿病等病史,家族中有高血壓史;

(5) 營養不良如貧血、低白蛋白血症;

(6) 孕前體型矮胖即BMI>24;

(7) 雙胎。

懷孕後出現高血壓,該怎麼辦呢?

1、 保證休息

睡眠充足,每日休息不少於10小時。在休息和睡眠的時候,左側臥位最合適,可以減輕子宮對腹部血管的壓迫,改善子宮胎盤的血供。左側臥位24小時可使舒張壓降低10mmHg。

2、 調整飲食

保證足夠的蛋白質(100g/d以上)、蔬菜,補充維生素、鐵和鈣劑。如果沒有全身水腫也不必嚴格限制食鹽入量,每天一啤酒瓶蓋底的食鹽量即可。

3、 觀察癥狀、測量數據

注意有無頭痛、視物模糊、上腹部不適等癥狀,每日測量體重和血壓並記錄。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共享圖庫)

平時如何測血壓和體重呢?

1、 測血壓

選用水銀血壓計會比較準確,測量時間早晚各一次,定時、定體位、定胳膊、定血壓計。如果血壓比較低,可以3天測一次。

2、 測體重

清晨起床排便後,不喝水、不吃飯,先測一個體重。

每次去產檢時可以帶上記錄好的血壓和體重,有助於醫生判斷是否正常。

控制高血壓的藥物不會對寶寶產生影響嗎?

胎兒在生長的過程中,最初兩個月是其器官發育形成之時,最容易導致畸形。目前所有降壓藥物對胎兒的安全性均缺乏嚴格的臨床驗證,吃藥或多或少會有些副作用,孕期的口服降壓藥中甲基多巴對寶寶來說還是相對安全的

寶寶在肚子裡,怎麼知道他是不是安全的呢?

平時自己可以每天數數胎動,每天數夠10次即可。注意有沒有異常的腹痛,如果突然腹痛,持續超過一分鐘也沒有緩解,或者還有陰道出血的情況,就要馬上去醫院。這是因為有可能發生了胎盤早剝,需要馬上將孩子剖出來。

定期去醫院產檢,醫生通過聽診胎心、查看超音波等可以看到寶寶的健康情況。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共享圖庫)

妊娠期高血壓是一個十分兇險的疾病,需要廣大的準媽媽們提高對血壓監測的重視,能夠識別子癇前期的癥狀,預防子癇的發生,從而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寶寶!

(本文得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