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期指上方太空已經打開

  A股量能相繼放大

   從上周五至本周二,大盤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內反彈了133點,漲幅接近4.80%。從盤面表現看,這波反彈的主力軍集中在主機板權重上,先是銀行、證券、保險等大金融板塊輪番拉升,然後進一步擴散到基建、鋼鐵、水泥上。權重股的集體上漲對於指數貢獻很大,使指數迅速脫離底部區域。目前來看,指數有轉暖的趨勢,上證指數成功站上2900點整數關口。伴隨著量能的相繼放大,這對市場而言是一個積極信號。但在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環境下,資金集中流向權重股,進而難免對題材股顧此失彼。在大盤連續放量拉升過後,需要的是題材股全面復甦,盤活整體市場氛圍,行情方能得到延續。

   政策調整變化  周期股領漲

   進入7月以來,巨集觀政策寬鬆的信號頻頻出現。從央行7月5日實施“定向降準”釋放7000億元人民幣流動性以支持債轉股,到央行對商業銀行“視窗指導”通過MLF操作鼓勵對信用債的購買,再到上周末理財與資管新規細則通知對非標投資和過渡期處置的放鬆,最後到國常會召開所釋放出的信號,政策的系列調整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本周一召開的國常會定調下半年巨集觀調控,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國常會要求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未來將受益於基建相關行業,下半年基建投資有望觸底反彈。近期盤面上建築、鋼鐵、地產、水泥等基建相關周期股領漲即是對政策變化所帶來的利好刺激最為直觀的反映,未來相關的板塊將繼續受益於政策松動所帶來的利好。

   繼今年4月2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將擴內需與調結構結合之後,本次國常會再次提出“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年內先後兩次提出擴內需,但本次提出的時點更為關鍵,是在二季度GDP增速出現下滑、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增速不及市場預期、P2P暴雷愈演愈烈及信用債違約事件高發的背景下提出的,政策放鬆的時點恰到好處。政策面由緊轉向松的過程,有望帶動投資者情緒發生實質性變化,進而提升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水準。

   緊信用格局有望緩解

   從4月至今,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不斷釋放邊際轉松的信號。主要體現為:一是年初至今先後三次定向降準,釋放近1.5兆人民幣流動性。二是近日通過“視窗指導”方式指導商業銀行,將向一級交易商額外提供中期借貸便利(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購買。三是本周一實施5020億元史上最大單日MLF操作,央行保持流動性進一步獲確認。四是上周五晚間,央行及銀保監會相繼發布資管新規實施細則及理財新規,明確了過渡期內的監管要求,從細節上放鬆了銀行處置非標和委外的壓力。近期央行的貨幣政策出現一定的松動調整,目的不是“放水”,而是為了緩解社會融資規模持續下滑的態勢,修複債券市場的再融資功能,對衝前期過度去杠杆對實體經濟帶來的衝擊。多重政策合力呵護下,“緊信用”環境有望緩解,信用利差將迎來極佳的修複視窗期。從歷史上看,信用利差走擴,股票市場回落是市場較為穩定的規律。隨著整個信用利差的縮窄,市場將有望重拾升勢。

   從A股本身的情況看,當前市場在跌幅、估值、破淨股數量、產業資本增持等多個維度均已接近此前數次的歷史底部,投資價值凸顯,已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隨著近期巨集觀政策端的松動,我們認為後續市場有望演變為“下有安全邊際且驅動正逐步往上”的格局之中,市場反彈的太空已經打開。操作建議方面,短線布局的近月1808合約多單繼續持有。長線投資者繼續維持逢低做多遠月合約策略,如1812或1903合約。在品種上,做多首選IC合約。

                                      (作者部門:信達期貨)

期指 常會 內需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影片,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