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住在腫瘤醫院的醫生:家屬讓我向患者隱瞞病情

一名患有胃部腫瘤的患者剛剛做完手術,在家人和醫護人員的看護下,被送進病房。這是癌症患者經歷人生磨難的重要瞬間。而這樣的瞬間,每天都被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們目睹著。(癌症,一個讓人懼怕卻也越來越為人熟知的名字。《中國人的一天》將推出三期抗癌故事,從醫生、患者和癌症團體的角度講述與癌相伴的故事。他們的故事,相信可以鼓舞和幫助到更多人。)圖文/徐陽 編輯/徐松《中國人的一天》第3153期

李沈,32歲,腸胃腫瘤外科的住院總醫師。癌症患者在門診確診後,轉到住院部,第一個接觸的就是他。“我得協調床位,還得追蹤、監控和匯總所有住院病人每天的身體數據,其實有點像一個管家。”李沈原本是專攻腸胃腫瘤的外科醫師,而醫師們得輪流站上“院總”的崗位,在半年的期限裡成為住院部的“管家”。圖為李沈的辦公桌上有一個巨大的微信二維碼,為的是讓病人家屬隨時能谘詢;也方便李沈及時通知家屬們準備入院事項。

作為“院總”,李沈每天接觸最多的是患者身體數據,其次就是患者家屬。“疾病面前,人們總是會感覺到無力,但這個時候是最需要打起精神做好決定。”圖為一名男子與李沈溝通家裡的情況:男子的父親已近八旬,被檢查出胃癌三期。若是告知其真實的病情,父親十有八九會拒絕治療。“李醫生,如果給我父親繼續治療,他能通過藥物看出自己患了癌症嗎?”

在這裡,有一半的胃癌患者進行胃部切除手術。患者們問的第一個問題都是:“沒了胃,我還能生活下去嗎?”醫師們則會耐心回答這個被問了千萬遍的問題:“小腸也可以起到儲存食物和營養吸收的功能,生活沒有問題的。”圖為一名剛剛經歷了手術的患者進入病房。

同病相憐,病友們彼此之間有著一種溫柔的關注。這些正在“闖關”的人們,也會在醫師們查房時,袒露出一種孩童般的脆弱。圖為腸胃腫瘤中心一病區主任李子禹醫師例行查房。

每天都會有新的CT片子提交上來,李沈將它們匯總,送去掃描、上傳,進入數據庫。

一些腫瘤樣本被收集到樣本庫,為科研提供支持。

樣本庫的冰箱保持著零下80度,保證樣本的存活。這些年,許多針對癌症的新藥被研發出來,李沈也常常推薦患者們去參加一些患者招募。患者不僅可以嘗試新藥,獲得治愈機會,還能減免部分治療費用。

呆在病房裡,李沈釋放工作壓力的方式就是健身。

在這一方天地中,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朝夕共處——家屬守護著患者;醫師則與他們並肩與癌作戰。圖為一名陪床的患者家屬在沙發上小憩。

李沈每周只能回家兩次,但同樣作為醫師的妻子卻很習慣丈夫這樣的工作節奏。圖為李沈在醫師宿舍中休整。

“病人們做完手術後,平均住兩個星期就可以出院了。而我得在院總的崗位上做半年,是真正的‘住院’了。”圖為8月19日凌晨,病房裡靜悄悄,李沈還在伏案工作,而這一天是醫師節。(微信搜索“中國人的一天”或“chinaoneday”公眾號,投稿或分享你的故事至[email protected],你將有機會成為中國人的一天主人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