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都聽說過胃癌,可你聽說過殘胃癌嗎?來了解一下

微信公眾號:TopMD

《約吧大醫生》第249期

撰文:醫學科普作家 子琳

本期大醫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胰胃外科 主任醫師 田艷濤

術後永遠不可掉以輕心

最近,胃癌術後8年的老病號田大雷(化名)在老婆和兒子的陪同下找到了我們,因為這次複查的結果出了點兒問題。

8年前,田先生因為中期胃竇癌切掉了三分之二的胃,康復出院後恢復得不錯,這些年也一直過得像正常人一樣,曾經胃癌的這段痛苦經歷似乎也在頭腦中漸漸遠去。

但這次複查卻通過CT和胃鏡發現了他殘留的三分之一胃上又長出了腫瘤。雖然腫瘤的面積不太大,但浸潤較深,即根基扎得深。

我們擔心用微創的辦法切不乾凈腫瘤,於是再三考慮,還是為他進行了全胃切除。

您可能會納悶,為啥手術都做完了,瘤子也切下來了,胃上還是會長腫瘤?難不成是上次做手術時候大夫就沒給切乾淨?

NO,殘胃癌並不是咱們想像中那樣。咱們就來說說這殘胃癌到底是怎回事。

術後殘胃仍有風險

殘胃癌最早指的是良性胃潰瘍術後五年、胃癌術後十年在殘胃上所發生的癌,但現在則把胃切除術後發生的癌都叫殘胃癌。

特別想通過剛才老田的案例提醒各位胃癌術後患者,切掉了瘤子並不代表終生就一勞永逸了。

因為胃切除術後隨著時間的延長,發生殘胃癌的幾率也會增加,殘胃癌約佔胃癌的1%~8%,具體數據目前國際上也都還沒有大規模報導。

所以,術後也需要你定期隨訪檢查,關注自己的胃部健康。

可是話說回來,這殘胃癌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其實目前來說,具體的發病機制也還不太明確,已經知道的就是慢性胃炎、胃腸反流、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酸缺乏、慢性胃炎、遺傳因素等多種因素都參與了這個過程,成為了幫凶。

而長期持續的消化液反流是可以導致殘胃黏膜慢性炎症、腸上皮化生以及癌變的。但消化液的反流又是怎樣發生的呢?

咱們的胃有兩道門—賁門和幽門,賁門的作用是防止胃液反流,幽門的作用則是防止十二指腸液向胃裡反流。

所以相當一部分的胃癌切除手術因為腫瘤的位置問題,都避免不了把賁門或幽門切除。手術切口進行吻合之後就有可能發生反流這樣的問題。

所以也有研究發現,良性胃潰瘍部分切除術後殘胃癌的發生率高達20.5%,遠高於健康人群胃癌發病率。

所以殘胃狀態已經被公認為一種癌前狀態,對於良性病的胃切除手術必須嚴格掌握手術指征。

也就是說,不管患者的胃切掉多少,只要是胃還在,殘胃發生癌變的幾率就還在。而且這個人畢竟之前發生過胃癌,所以胃癌的危險因素也並沒有消失。

那複查時間該怎樣掌握呢?怎麼才能及時發現殘胃是不是出事兒了?一般來說,術後的前三年要每三個月複查一次胃鏡或CT。

如果一直沒有什麼問題,到後面複查周期就可以延長,每半年複查一次,術後五年的患者可以一年複查一次。

如果是吻合口出現異常發生殘胃癌,做個胃鏡就能較早發現問題並進行活檢確認,如果是腹腔淋巴結複發,可通過CT檢査發現。

醫生提示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殘胃癌,以及它是如何發生的。根據日本第14版《胃癌處理公約》,將殘胃癌定義為切除術後殘胃發生的惡性腫瘤,不受原疾病病變性質、發病時間、切除範圍等因素限制。

目前,殘胃癌約佔胃癌患者的1%~5%。但殘胃癌的具體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確,已知多種因素參與了殘胃癌的發生,包括胃腸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缺乏、慢性胃炎、遺傳因素等,其中胃腸反流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素。

長期持續的消化液反流能導致殘胃黏膜慢性炎症、腸上皮化生甚至癌變。胃切除手術後,隨著時間的流逝,殘胃癌的發生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定期監測它,及時處理掉它。

在此,我想告訴那些胃癌患者,手術的順利完成只是走完抗癌之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還有千山萬水需要我們醫生、患者、家屬一同走過。

臨床工作中不乏十年、二十年之後又出現複發轉移的案例。再加上現在人們的壽命普遍延長,就為出現第一次腫瘤複發轉移或者多次的複發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我們建議患者在胃癌術後要終身定期複查。我們將同胃癌患者一起長期監測胃的變化,防患於未然,在它有抬頭之勢時及時將其拿下。

【聲明】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TopMD,看精彩短視頻。TopMD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