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周甲骨文,源於商人用於占卜,對於研究西周史具有重大意義

西周甲骨文,源於商人用於占卜,對於研究西周史具有重大意義

甲骨文是中國古代商王朝晚期(約公元前14—前11世紀)和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l世紀一前771年)使用的占卜文字,是迄今所發現的中國最古老的系統文字。甲骨文的深刻意義在於透過表面的占卜形式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人們的思想意識。比如,我們首先必須了解甲骨文的由來,乃是古人占卜的記錄,這樣,就要通過其他資料,去了解古人利用龜甲獸骨進行占卜的種種情形,從而去讀通甲骨文字的表面意思。下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古文獻記載,周人和商人一樣,很早就使用烏龜殼占卜吉凶了。還早在古公亶父遷居周原的時候,就曾鄭重其事地用龜殼進行了一番卜問,所得兆象很吉利,周人就開始在這裡定居下來,這就是我們在前一部分「周原宗廟和言殿遺址的發現」所引用的《詩經·大雅綿》篇所再現的史事。

西周滅掉殷商以後,使用甲骨文記錄占卜全程的習俗也被西周人繼承並沿用下來。但可能是受傳說是周人自己的先王文王創製的八卦發展的影響,八卦佔筮的流行導致了周人對甲骨占卜興趣的轉移,故西周時期的甲骨文應用也因此失卻了殷人昔日的雄風。據《左傳》僖公十五年說:「龜象也,筮數也。」「筮數也」是說佔筮是一種依據數字變化來斷定吉凶的方法。《世本·作篇》說:「巫鹹作筮」,「巫鹹」是商王太戊時的大臣,筮法在商代已經出現,這已為殷代考古發現所證實。

武王時,為了繼續向東方發展,又將都城從文王所建的豐京遷到鎬地。為了能使這一重大的行動得到上天的保佑,周武王也照例虔誠地用龜殼進行了一番占卜。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裡這樣唱道:

武王占卜問蒼穹,(考卜維王,)

東進可否遷鎬京?(宅是鎬京。)

靈龜呈兆示吉利,(維龜正之,)

一座新城矗泮東。(武王成之。)

武王眼光遠又明!(武王烝哉!)

此外,在武王伐紂出兵之前和周公營建洛邑的時候,都曾舉行了占卜。因此,周人和商人一樣,凡是有重大政治或軍事行動,都免不了用烏龜殼進行一番占卜,或用蓍草進行一番問卦,以期得到老天爺的護佑。

殷人用烏龜殼和牛肩胛骨進行的占卜活動,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遺物。這就是自1899年以後,先後出土的15萬片股墟甲骨文,真可謂是「其富五車」了!可奇怪的是,幾十年來一片西周甲骨文也沒有見到。人們不禁要問:是否商朝滅亡以後,「失國霾卜」,甲骨文就不復存在了呢?雖然有的學者依據古書的記載,推測在陝西一帶周人活動地區將會有周代甲骨文發現。但是信則信矣,疑則疑矣。推測畢竟是推測,學術界還是形成了一種凡談甲骨文,則必是股商之物的傳統看法。

直到1954年,山西省洪趙縣坊堆村才第一次發現了一片周代有字甲骨。此後,在陝西灃鎬遺址、北京昌平白浮、陝西周原風錐遺址和扶風齊家遺址,不斷有西周甲骨出土。其中以岐山鳳雛村宗廟基址西廂二號房內的兩個窖穴出土為最多。窖穴H1和窖穴H1共出土甲骨1.7萬片以上,有文字的290多片,是建國後出土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一批,可以說是打開了兩座「地下檔案庫」。以上幾處共發現了西周有字甲骨300多片,共有文字1000多個。西周甲骨被發現以後,吸引了國內外的芸芸學子對它進行研究、探索,逐漸形成了甲骨學研究領域的一門新的分支學科—西周甲骨學。

西周甲骨在岀土情況、文字、卜法和卜後埋藏情況與殷墟甲骨文有一定的共同性,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但是,由於地方性和時代的推移,也形成了西周甲骨自己的特徵。這就是在甲骨的政治方面,龜甲的首部經過掏挖,並保留下較為寬厚的邊緣。卜用牛肩胛骨,先切去突出的骨臼和背面中脊部分,但不像殷墟甲骨那樣切去臼角;在鑽鑿形態方面,卜甲為方鑿,卜骨則為圓鑽。而股墟甲骨鑿是棗核形,鑽在鑿的旁邊;在灼兆時,卜甲的灼痕較大,鑿內燒炙的焦黑。牛胛骨的灼痕則較輕,骨正面的兆枝相對,與殷墟卜骨上兆枝或全向左,或全向右不同;在文字契刻方面,一般文字較小,有的小如粟米,需要用放大鏡放大5倍才能把字看清楚。根據文字所記內容和字體的變化,西周甲骨可分為文王時期(與商代帝乙、帝辛同時),武王、成王、康王時期,昭王、穆王時期這三個大的階段。西周有字甲骨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與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和卜辭,另一種是記佔筮用的「筮數」也有人認為這種由數字組成的符號就是「八卦」。卜辭和數較少,多為記事文字。

西周甲骨文字較少,最多的一片也只有30多字。雖然它文辭簡約,但它與金文、考古材料一起,互相補充,相得益彰,為史料不多的周代歷史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首先,西周甲骨中有一部分是文王時代的,說明周人自文王時起,就已經進入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這本身就無可辯駁地證明周文王已是一個具有較高文明的周王國君主,而決不可能還是什麼「秉鞭作牧」的「野蠻人」部落的首領;其次,西周甲骨再現了不少周初的重大史實,不少可以和古文獻的記載相印證。可以說,西周甲骨是周初歷史的「大事記」。文王即位以後,為報父仇曾於帝乙二年進攻過商王朝,但有關情況史籍記載很少。西周鳳雛H1:84片,記載商王帝乙祭祀祖先太甲,卜問伐周方伯之事。風雛H1:a2也是商王帝乙卜問智伐周方伯之事。其他有關「稱方人」(即舉旗)、甲胄之事的記載,可能也與這次戰事有關。周文王得薑尚,也是周朝建立前的大事。西周鳳雛出土甲骨裡有文王「渭漁」的記載,說明古書裡所講文王於渭濱得薑尚當非子虛烏有。文王受命以後,向周圍各國用兵,這在西周甲骨裡也得到了反映。

此外,西周甲骨中還出現不少官名,如太保、畢公、蟲(崇)伯、周文伯等,對研究商末周初的官製很有意義。有的還記有一些方名,如「蜀」、「楚子來告」等,為研究商周關係及周與其他一些少數民族關係提供了珍貴資料。值得注意的是,西周甲骨記時與股墟甲骨的「乾支記時」法不同,而是用「既魄」、「既吉」、「既死霸」等名目的「月相記時」法。所謂「月相記時」,是周人根據月亮的圓缺,把一個月分為四段時間。「初吉」大體相當每月的一日至七八日。「既生霸」相當於每月的八九日至十四五日。「既望」相當於每月的十五六日至二十二三日。「既死霸」相當於每月的二十三日以後至月底。這四段時間每段七八天,基本與現在的四個星期相當。此外,與商人稱年為「祀」不同,周人稱年為「年」。「月相記時」法不僅在西周甲骨中出現,而且在周代銅器銘文中廣泛使用,說明商代與周代曆法的不同。

從目前西周甲骨文的出土地點看,既有西周王朝的都城遺址,也有邊遠諸侯國遺址,儘管數量上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當時甲骨占卜非常普遍,故而也可以推測將來還會有西周甲骨文出土。另一方面,西周甲骨文幾乎都是在現代科學考古發掘下出土的,層位清晰,還伴隨出土了其他同時代器物,每次出土都有詳盡、科學的考古發掘報告公布,專家學者也隨之作了研究考證,留下一批專著文獻傳世,一下子進入了對西周甲骨全面、深入的研究階段,比如,在對西周甲骨文的釋讀(它們比大部分殷墟甲骨文要細小)、殷人與周人關係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西周甲骨文的發現,是我國學術史上的一件大事。由於它在甲骨學和西周史研究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學術價值,愈益引起了國內外考古學者和歷史學者的注意。關於西周甲周的內容、價值及學術界對西周甲骨研究的進展,可參閱拙著《西周甲骨探論》一書。今後很可能還會有更多的西周甲骨出土,我們相信,通過國內外學者們的努力,西周甲骨學和西周史的研究將會出現一個新局面。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