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家科普:中醫十二時辰養生對應臟腑

最近有網友向我顧問:「王教授您好,我知道中醫學問博大精深,不管是養生還是治病,都有獨到的理論,講究不同臟腑對應不同的開穴時間,在開穴時間養護,功效加倍。所以我想知道各臟腑養生具體都對應什麼時辰,您能詳細為我們說說嗎?」

針對上述網友顧問的問題,腎醫王鐵民給予解答:中國古人是將一晝夜劃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時辰。

12時辰和我們的五臟六腑以及經絡密切相關,在這12時辰當中,每一個時辰都有一個經、一個臟腑值班,所以,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相對的臟腑。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對應臟腑:

子時(23:00~1:00)膽經當令。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這裡的膽並非單指器官,而是大的循環系統。《黃帝內經》說:凡十一藏(臟)腑皆取決於膽。通過睡眠養天地初升的一線生機。

醜時(1:00~3:00)肝經當令。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藏血,醜時是完成血液新陳代謝的最佳時段。如此時還未睡,人還要透支肝血。肝為中醫十二官裡的「將軍之官」,如將軍不司職,則天下大亂。人同此理。

寅時(3:00~5:00)肺經當令。肺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將新鮮血液傳給肺,以此輸送給全身。所以人在清晨往往精力充沛。

卯時(5:00~7:00)大腸經當令。大腸為「傳道之官,變化出焉」,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經進入亢奮狀態,吸收從小腸下注的消化物,同時排出渣滓。

辰時(7:00~9:00)胃經當令。脾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人在此時進早餐最易消化,胃被稱為火爐,胃火一旦過於亢盛,其他臟腑都會跟著熱。

巳時(9:00~11:00)脾經當令。脾主運化,人的早晨進胃初步消化,然後在巳時由脾進一步消化並吸收營養,化生成血,上輸給肺,與肺和腎一起維持體內精液的平衡。

午時(11:00~13:00)心經當令。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午後小睡或靜坐閉目養神,可養心陰,有利於滋養氣血。

未時(13:00~15:00)小腸經當令。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接受胃傳來的事物,分清濁,將水液傳給膀胱,糟粕送入大腸,吸收飲食精華並上輸至脾。

申時(15:00~17:00)膀胱經當令。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主水液和津液。此經絡循環水液並將多餘的部分排出體外,津液在體內循環。

酉時(17:00~19:00)腎經當令。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酉時為一天的秋分,標明人體將進入秋冬收斂和收藏的時機。腎為先天之根,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人體經申時瀉火排毒,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

戌時(19:00~21:00)心包經當令。心包為心的外膜,附有脈絡,是氣血通行之道,有清除心臟外邪,保護心臟的作用。

亥時(21:00~23:00)三焦經當令。三焦「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三焦包括:上焦(心和肺)中焦(脾和胃)下焦(肝、膽、腎、膀胱、大小腸)。

從細節上看,它是臟腑之間的空隙部分,或者說是各臟腑之間的連綴物,有主持諸氣,疏送水液養分和排泄廢料的作用。亥時通白脈,亥時入眠,百脈得以休養生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