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行8月三次出招乾預匯市 縱深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央行8月三次出招乾預匯市 縱深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導讀:“中國外管局下半年的一項工作重點,就是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大局。”布朗兄弟哈裡曼(BBH)全球外匯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本報記者 陳植 上海報導

  “從沒見到中國央行如此密集地頒布匯市乾預措施。”一位海外對衝基金經理感慨說,從8月初央行調高銀行售匯業務遠期外匯風險準備金至20%;到8月中旬央行上海總部“限制”上海自貿區銀行向境外同業账戶拆借或存放人民幣以收緊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再到8月24日重啟逆周期因子……8月以來一系列密集頒布的外匯乾預措施,著實打了對衝基金一個措手不及。

  “如今對衝基金界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方鑒於去年逆周期因子引入令人民幣出現一輪凌厲漲勢,認為人民幣匯率很快會回升至6.6-6.7區間,另一方則擔心如此密集的外匯乾預政策可能會起到矯枉過正效果,令外匯乾預的邊際影響力持續下滑,一旦人民幣匯率快速下跌,中國央行可能沒有新的匯率乾預工具可用。”布朗兄弟哈裡曼(BBH)全球外匯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但記者從多位外匯交易員了解到,央行密集頒布三項外匯乾預措施,非但沒有“矯枉過正”,反而“正中要害”。在一位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看來,央行8月密集頒布三項乾預措施的重要目的,就是通過擠壓“購匯盤”穩住匯率預期,一方面確保外匯儲備持續穩定安全,另一方面有步驟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行組合拳“各有側重”

  截至8月27日21時,境內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徘徊在6.8233附近,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128個基點,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徘徊在6.8075,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70個基點。

  上述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今天多數對衝基金仍在“消化”央行一個月內密集頒布三項匯市乾預措施的影響力。

  “不少對衝基金對此次重啟逆周期因子感到不解——在市場沽空情緒大幅降溫的情況下,此舉可能導致乾預匯市措施的邊際影響力遞減。”他透露,這些對衝基金認為央行原本可以暫緩重啟逆周期因子,以此起到市場威懾作用,令對衝基金不敢貿然押注人民幣匯率跌破6.9。如今隨著中國央行一口氣密集祭出三大乾預措施,令對衝基金反而認為未來匯市調控手段不多,一旦美聯儲鷹派加息令人民幣再度下跌,反而可能激發新的沽空,令中國央行穩匯率調控壓力上升。

  “但也有不少對衝基金與國際投資機構認為,這些對衝基金的顧慮純屬無稽之談,因為央行密集頒布三項乾預措施有自己的邏輯。”對衝基金BMO Capital Markets策略分析師Aaron Kohli指出。8月6日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其主要打擊對象是企業遠期購匯套利行為,以此緩解銀行在即期市場購匯壓力與遠期市場人民幣沽空壓力,有效抑製外匯市場不斷升溫的順周期行為。

  8月中旬央行上海總部限制上海自貿區銀行向境外同業账戶拆借或存放人民幣以收緊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其主要打擊對象則是參與押注人民幣短期跌破“7”的對衝基金,由於這些對衝基金主要從離岸市場借入人民幣頭寸沽空套利,此舉將大幅抬高沽空操作成本,迫使他們知難而退。

  “但是這兩項乾預措施有限遏製了沽空人民幣的市場交易行為,卻沒有解決人民幣定價機制裡的一大漏洞。”Aaron Kohli認為。

  雖然此前兩項乾預措施有效打擊了企業遠期購匯套利盤與海外投機機構沽空人民幣行為,但沒有改變人民幣中間價“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定價機制的短板——一旦美元上漲導致收盤價與一籃子貨幣匯率雙雙下跌,人民幣仍會遭遇巨大下跌壓力,重新觸發沽空,因此央行重啟逆周期因子恰恰是為了彌補這個定價機制“短板”。

  “事實上,越來越多國際投資機構已經洞察到中國央行上述意圖,已經削減了人民幣空頭頭寸。”Aaron Kohli透露,甚至有對衝基金相信,央行此舉還有抬高人民幣兌一籃子匯率匯率指數的想法。但在美元指數強勢上漲導致非美貨幣集體大跌的壓力下,當前人民幣CFETS指數跌至92附近,觸及去年5月底逆周期因子推出前後的水準,因此央行此次重啟逆周期因子,也有引導人民幣CFETS匯率指數重回合理區間的意圖。

  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在Marc Chandler看來,8月中國央行密集頒布三項外匯乾預政策還有另一個目標,就是通過“穩匯率”實現外匯儲備穩定。

  “中國外管局下半年的一項工作重點,就是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他分析說。但是,人民幣持續大跌導致7月銀行代客遠期淨售匯額度達到年內最高值1028億元人民幣,給外匯儲備穩定構成較大壓力。

  具體而言,為了對衝巨額遠期淨售匯額度所衍生的匯率波動風險,銀行不得不動用更多外匯資金鎖定遠期售匯業務匯兌成本,導致外匯佔款與外匯儲備收入來源驟降;與此同時,為了應對遠期外匯市場日益沉重的人民幣沽空壓力,中國央行也需要通過掉期貨易或直接乾預等手段,向遠期外匯市場注入美元流動性壓低人民幣沽空頭寸,導致外匯儲備持續流失。

  “隨著8月份三項乾預措施密集落地令人民幣匯率大幅反彈逾1500個基點,企業遠期購匯套利盤將大幅回落,有效減輕銀行代客遠期售匯壓力,某種程度有助於外匯儲備持續穩定。”Marc Chandler認為,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趨勢下,穩匯率還能吸引越來越多境外投資機構增加人民幣債券股票投資額度,在充實外匯儲備來源同時,也驅動著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6-7月份人民幣快速下跌期間,多家國際大型資管機構一度擔心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匯兌損失,可能會吞噬投資人民幣國債的無風險利差收益,因此適度放緩配置人民幣國債的步伐,如今隨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明顯企穩,加之外匯市場貶值情緒大幅退潮,他們配置人民幣國債的熱情將很快重新升溫。”一家國際大型資管機構亞太區投資總監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這意味著上述國際資管機構的顧慮已被打消——此前他們普遍認為中國央行可能再度加強外匯管制,以犧牲人民幣國際化為代價遏製人民幣貶值潮起。

  在他看來,國際大型資管機構的態度轉變,對人民幣國際化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尤其當全球貿易衝突更新導致人民幣通過貿易項成為國際主要投資結算貨幣的難度加大的情況下,人民幣能否通過資本項(吸引更多境外投資機構投資人民幣國債股票)成為國際機構的投資儲備貨幣,某種程度影響著人民幣國際化成敗。

  “可以預見的是,只要8月密集頒布的三項外匯乾預措施迅速扭轉市場預期,境外投資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的規模仍將迭創歷史新高,令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提速。”他直言。

 

責任編輯:郭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