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林榮:《北上》是中國長篇小說某一個向度上的巔峰

《北上》

作者:徐則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2018年度中國好書

《北上》,這部長篇小說以歷史與當下兩條線索,講述了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故事,探究了大運河對於中國的獨特功能與價值。本書闊大開展,氣韻沉雄,書寫出一百年來大運河的精神圖譜。

——《北上》頒獎詞

徐則臣《北上》榮獲“2018年度中國好書”

拯救歷史的“和解之書”

李林榮

首先祝賀則臣的作品問世,這部作品在半年時間裡得到很多文學界朋友的高度評價。

去年《十月》剛剛發表這部小說的時候我就拜讀了,當時感覺這是一部重要作品,讀了以後覺得很可喜。現在,很多朋友發表了評論文章,這些文章普遍認為這部作品非常精致,觀點和我最初閱讀作品時的感受高度一致,我感到特別高興。但我借著今天這個機會想和大家討論的不是讀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而是沉澱半年後的印象。

首先,是我對這部作品的總體感受。一開始我看了以後覺得好,好在哪兒?在中國長篇小說這些年來幾乎是以幾何倍數的增速中、在不斷膨脹的創作熱潮下,它是屬於比較罕見、非常精致的作品。語言表述、局部細節上的呈現是一流的。語言表述的精致,本來就是徐則臣所有創作的共同特點,尤其是在寫小說的時候。他長篇小說的語言是這些年來長篇小說熱潮當中,一向保持非常精良的文筆特色的特殊文本。

另一方面,《北上》結構非常精致。這點我和陳福民老師談到的閱讀感受高度共鳴。《北上》的結構非常清晰,也非常傳統,帶著讀傳統小說的閱讀習慣讀這部作品一點障礙也沒有,即使讀者對徐則臣不了解,讀完以後也會覺得他是非常老派的寫作者。在這樣一個基礎上,他建立了非常精致、非常玲瓏的《北上》的敘事架構——好讀,而且嚴絲合縫。中短篇的精微,一般作家能做到,但想長篇寫得精微很不容易。在《北上》這裡,則臣達到了極致。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長篇小說是在正史之外建立更加日常化、民間化的歷史敘述的方式。《北上》的出現,讓長篇小說“補史”和“述史”的傳統當中本來就有的東西變得非常閃亮。長篇小說在今天,在各種話語非常密集的情況下,它不光可以記述歷史,留住歷史本身的狀態和一些記號,而且還可以挖掘歷史,更重要的是,可以拯救歷史。

歷史怎麽被拯救,拯救出來的歷史,除了曾經活著的運河之外,相關的人文、地理、生態,還有和運河相關的歷史,《北上》做了結構精致、藝術精良的展示和再現,這是目前為止其他文本沒法替代的。

我想特別提一點,《北上》裡最重要的、被拯救出來的歷史裡面,最核心的一點是什麽?我覺得是近代中國被列強欺凌的歷史。在一片暗黑的、客觀存在的歷史中,有沒有個別閃亮的東西?《北上》告訴我們,有。

小波羅哥倆,一個死了,一個活下來,留下一個在中國大陸生活的混血血脈和家庭。雖然這些人物是虛構的,但是有史料依據,它表明在那麽暗黑沉重的歷史中,中國人和外國人,他們當中有例外,他們實實在在達成了一個友好的、善意的交流狀態,甚至可以相互融合,這對於歷史的拯救非常重要。如果用學術概念來說,是用虛構的方式矯正和補充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人對近代歷史的記憶,虛構之虛構,得到的是真實。

同時,對長篇小說而言,《北上》也提供了非常值得思考的、很有啟示意義的新方向。從古典小說流傳下來的傳統,也是近代以來形成的文藝傳統,長篇小說就是承載歷史當中最宏大、最沉重、最耀眼的那些內容。何為沉重、何為宏大、何為耀眼?就是緊張,就是有重大衝突,就是有不可化解的對立,那些矛盾、衝突、戲劇性的糾結,越大越好,最好是從個人關係到國家、民族、文化、文明。《北上》恢復或者接續了一個非常深遠的長篇敘事的傳統。

聚焦於時代性、歷史性、國家層面的衝突,這種寫作其實在現當代文學史上稱為革命的小說、革命的敘事,與它相關聯的就是啟蒙的敘事,啟蒙的敘事和革命的敘事一體兩面,把中國現代以來的長篇小說傳統給覆蓋了。還有沒有第三個傳統?借用海外學者夏志清、王德威的話,還有一個傳統叫抒情的傳統,這是在日常的、個體的、極其自我的世俗層面上、人情層面上去發掘材料、構建故事。我覺得則臣就是要恢復和啟蒙敘事、革命敘事並行同根的抒情傳統。

則臣的小說從《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再到《北上》,一條紅線貫穿到底,他一直在寫我與世界、我與非我。這個世界和非我意味著世界的遠方、陌生的文化、陌生的價值觀。他一直在處理我和陌生的遠方的關係,《北上》找到了一種答案,這個答案就是兩個字——和解。

《北上》這部小說,一隻船、一條河、一趟行程。這趟行程所彰顯的就是和解,在人與我之間、自己和異己之間的交流與均衡。所以我認為如果在《北上》的主題、文化、價值倫理層面要給它最簡單的概括,就是“和解之書”,是則臣和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所處當下生活的和解,是中國“70後”一代作家和時代、文學的和解。《北上》的出現,可以代表中國長篇小說某一個向度上的巔峰。

以上是我的發言,謝謝大家。

李林榮,學者,文學博士,教授。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北京作協理事。出版有專著《嬗變的文體:社會歷史景深中的中國現當代散文》《經典的祛魅:魯迅文學世界及其歷史情境新探》《疆域與維度: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跨世紀轉型》《犁與劍:魯迅文體與思想再認識》《觀潮與聚焦:中國文學新生態》《但取一瓢飲:寫給作家朋友的書話》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