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悟味道之手工油面——喚醒靈魂深處那一抹鄉愁

喚起一座城市的名字,

或許首先味蕾傳到大腦的信息

是那裡的味道。

湖北省大悟縣,這個位於中原地區的內陸小城。

這裡的面食文化既保存了北方的勁道,

又融合了南方的細膩,

南北兩方的味道在這裡產生了美妙的碰撞。

這裡的面食,傳承了傳統,留住了鄉愁。

揉進麵團裡的不僅僅是麵粉和水,

更是你嘗不盡的鄉愁味。

因為,食物有著神奇的號召力。

今天,讓我們一起解讀大悟傳統手工油面製作工藝,訴述心底那一抹淡淡的鄉愁~~~

傳統手工油面

傳承

在這個什麽都需要“越來越快”的時代,一碗流傳千年的大悟特色手工油面慢慢的,經十二小時以上的揉捶拉烹,終成一縷熱氣騰騰的記憶中正宗老味道!

大悟的手工油面

這是大別山地區特有的傳統面食,迄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北宋時,懷寧石牌鎮有人在朝中為官,七十壽辰時,其弟千里迢迢將家鄉的“長壽面”送京祝壽,其兄又將此面送給宋太祖趙匡胤進“禦膳”。宋太祖因覺美味可口,傳旨年年進貢,故又稱“龍鳳貢面”。

(攝影:趙廣亮)

手工油面又稱為掛面、鹽面、喜面。還曾登上過《舌尖上的中國2》。油面是手工精製而成,面和水、鹽等食材經過適當配比,抻成一種銀絲細面,經煮熟後再用涼開水漂洗,放在案板上晾乾表層水分,然後在面絲上撒抹一層熟清油,即成金黃、油亮的油面,令人望而垂涎。

手工油面,柔韌而晶亮,面條勻淨細長,如須而空心,耐煮,湯清,味厚,細軟,有口勁。面條吸水,一筋挑起,碗內無湯;放下,仍清湯滿碗,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極高的風味。

其烹調食用亦有講究,先備好雞湯或肉湯於碗內佐以醬油、味精、蔥花,再將鍋內煮沸的面條撈出,放進湯碗內,調拌食用,入口柔軟,味道鮮美,富有營養,最適宜老弱婦孺食用。

紅香細剝鶯哥嘴,嫩白鮮羹玉面條。

《江東竹枝詞》——明代陸深

手工油面的製作與一般面條製作不同。它採用精製麵粉、土鹼、蓬灰水和精鹽等,經手工精心拉製而成。

製作工藝

1

和面

這是整個工藝的關鍵,為了面筋具有彈性 ,需要反覆揉搓,師傅們一般早晨5點起床,這道工序花費時間2小時以上,也是最辛苦的一道工序。

2

做大條

在面板上將面用刀切成條並均勻刷油,上勁放入盆中。

3

盤小條

在面板上向大盆內搓條。再將小條掛在竹纖上,進行抻面,也叫桄纖。再把抻好的面連同竹纖,一同放入面槽中醒面。

4

自然拉伸、晾曬

在室外面架上將面製作成細條後自然乾燥。

5

梳理

為了避免在晾曬過程中,面條發生粘連,師傅們要不斷地用小竹竿把面條分離開。

6

下架、剪切

等面條90%乾的時候,開始下架剪切,這時候的面條仍有韌勁。

7

包裝銷售

經過近12小時的時間後,精美的大悟油面就可以包裝出廠了,市場上消費者很受歡迎。

1

掃尾工作中,清理掉竹竿上的面筋,據師傅們介紹,這種副產品也很受歡迎,很多人用它製作面疙瘩,味道好極了!

在現代機械生產出現以前,老百姓生活裡的各種器用,食品等等的製造過程都離不開雙手的親力親為。

一碗流傳千年的大悟傳統手工油面,

不僅僅是“老手藝”的一種物化的呈現,

更是大悟人自宋朝以來

飲食文化、味蕾記憶,深厚而綿密的傳承。

來大悟旅遊,

一定要穿街走巷,

體驗這些漸行漸遠的歲月余味... ..

來源:大悟文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