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乙型肝炎患者如何早期發現肝硬化

文·瞿志軍 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博士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怕出現肝硬化或肝癌,肝癌發生率低,而且大多發生在肝硬化的基礎上,所以關注的核心還是肝硬化。臨床上經常見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感覺良好,經檢查已是早期肝硬化了。很多的肝硬化患者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等到出現消化道出血、腹水等表現的時候基本是晚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失代償期肝硬化。

所以及早發現肝硬化十分重要。但對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來說,自己想早期發現肝硬化是及其困難的,因為肝硬化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

有以下一些情況存在的時候,要提高警惕:

1、從小就為B肝病毒攜帶者,年齡超過40歲以上的患者,有很多學者已經建議將篩查肝硬化的重點年齡提前到30歲。

2、長期有十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飲酒、熬夜等。

3、經常感覺精力不濟,疲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可解釋的時候。

4、經常胃腸道不適,消化不良,時好時壞,而並沒有可查出的胃腸道疾病。

5、40歲以上仍然是大三陽的患者。

6、肥胖,或者中重度脂肪肝,伴有肝功能異常的B肝患者。

7、直系親屬中有患有B肝肝硬化或肝癌的B肝攜帶者。

8、對於出現肝病面容(一般面色灰暗)、肝掌、蜘蛛痣,皮膚眼睛黃染、男性乳房發育、性慾明顯減退、臍靜脈顯露、痔瘡、經常牙齒出血、鼻衄、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的患者更應該提高警惕,要詳細進一步檢查。

對於上述情況的B肝患者,一定要到醫院進一步全面檢查,而不能只是做基本的B肝兩對半、HBV DNA、肝功能檢查,再加個肝臟彩超了事。

如果患者沒有一個長期固定給您看病了解您病情且經驗豐富的醫生,這時候就要慎重,最好到三甲以上醫院找一個資深的副主任級以上醫師給您全面檢查並評估一次。

關於B肝肝硬化的檢查有以下項目:

1、血常規,一般來說肝硬化患者可能會出現白細胞和血小板降低。

2、肝功能:乙型肝炎患者通常是ALT高於AST,但肝硬化患者可以相反。還有如果直接膽紅素(DB)、總膽汁酸(TBA)或γ-谷氨醯轉肽酶(GGT)長期明顯升高的患者也可能提示肝硬化。

3、應用臨床參數和血清纖維化標記物不同組合的多種預測模型,可判斷有無肝硬化。

4、凝血酶原時間(PT),如果沒有其他原因而且肝功能沒有明顯異常的情況下出現PT的明顯延長>15秒,也要警惕肝硬化。

5、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肝硬化的患者可以出現白蛋白的下降。

6、甲胎蛋白(AFP),作為肝癌的篩查指標之一,如果長期反覆的輕度升高,在排查肝癌的同時也要注意排除肝硬化。

7、血清肝纖維化標記物:在肝硬化發生髮展時,HA(透明質酸酶)、LN(層粘連蛋白)、PCIII (III型前膠原)、IV-C(IV型膠原)可能升高。

8、腹部肝臟彩超:簡便、直觀,可判斷肝臟、脾臟大小和形態、肝內重要血管情況及肝內有無佔位性病變,如果出現肝臟邊緣不規則、肝內光點增粗分布不均勻,肝內結節、門靜脈>13mm、脾大、脾靜脈內徑>8mm等描述時,要警惕肝硬化。但是要注意非常重要的一點,彩超沒有提示異常的時候並不等於沒有肝硬化。

9、肝臟CT:早期可提示肝臟腫大,晚期肝臟縮小、邊緣不規則,肝門擴大和縱裂增寬,左右肝葉比例失調,肝臟密度降低。增強後可見肝內門脈、肝靜脈增寬、側枝血管形成、脾腫大等。肝臟CT亦有助於早期發現肝癌。

10、肝臟核磁共振(MRI或MR):無放射性輻射,組織解析度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對肝臟的組織結構變化如出血壞死、脂肪變性及肝內結節的顯示和解析度優於CT和超聲。動態增強多期掃描及特殊增強劑顯像對鑒別良性、惡性腫瘤優於CT。

11、瞬時彈性成像技術(TE):能夠比較準確地識別出輕度肝纖維化和進展性肝纖維化或早期肝硬化。測定值≥17.5KPa可以診斷肝硬化,而≤7.4KPa的基本可以排除肝硬化,在≥7.4KPa和≤17.5KPa之間的結合其他檢查結果考慮是否進一步肝穿刺活組織檢查以明確。

12、肝穿刺活組織檢查為肝硬化診斷的金標準,可以對B肝患者的肝臟病變程度、排外其他肝臟疾病、判斷預後和監測治療應答進行評價。有很多患者害怕肝穿刺活檢,實際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個技術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風險極小,是由專業介入科醫生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我們醫院開展近10年以來至今未出現一例意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該定期做上述檢查,及時評估病情,早期發現肝硬化並及時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