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氣灸了許久還不斷根?你可能得了最「頑固」那種,這樣灸徹底剷除 「濕熱」

你是否也遭遇最頑固的濕?

前段時間,有位灸友找我們訴苦:我按照網上祛濕的艾灸法灸了好久,怎麼效果並不大,反而還有上火現象?當即讓她發來了舌苔,發現舌紅苔黃膩,而且問診中得知,不但皮膚油膩,月經量少,還有腳氣,是典型的濕熱癥狀。

這位灸友沒有分清自己是寒濕還是濕熱,還經常愛吃羊肉等熱性食物,祛濕過程中也沒有清火,而且濕熱本就是濕氣中很頑固的一種,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了。

這裡我們簡單辨析下,濕熱者多為舌質紅,苔黃或黃膩,黃厚,面色發黃、油膩,易生痤瘡,寒濕者多為舌質淡,或苔白,面色蒼白、發青、發暗、易發胖。

此時正值春夏之交,氣候最大特點是濕熱,也是濕熱人最難熬的季節,今天我們主要講濕熱質,到底該如何灸?

油膩濕熱人:油膩皮膚+臭烘烘的腳

前些時候有個熱門詞,叫「油膩的中年男」。其實從體質來說,油膩不僅是中年男性專利,還可見於各個年齡段,也可見於女性。這種體質多是濕熱質。

這種體質除了皮膚油以外,還常常伴有腳氣。因為又熱又濕的環境,最有利於微生物生長。人身就是個小天地,濕熱體質的特點是皮膚、粘膜等地方致病微生物細菌、黴菌、病毒等易生長,引發這些地方的炎症或化膿。

在皮膚上,濕熱體質的人易長化膿的小癤子,像頭皮、胸背部、面部等地方,面部油膩而紅光。在青春期容易有嚴重的痤瘡。

除了皮膚容易有化膿性的炎症外,這類體質的人胃腸道、生殖道、泌尿道等也較容易發炎。如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慢性陰道炎等。病人往往有口氣、大便粘滯不暢快,女性白帶較多,且氣味較重,陰道炎易反覆。

這種體質人烡便和尿液的氣味重,出汗較些,嚴重的有狐臭,有些人穿件白襯過不了幾天往往在腋下處都會發黃。

濕熱質易患三高、痛風等病

這類體質是熱體和濕濁體的混合體質。熱體就是陽氣太盛,濕就是津液積聚。可濕熱為什麼不說濕而是濕濁呢?實際上人體體液不單單是水份,還有溶解於水份中的各類化學成份,如方糖、脂肪等。

如果血液中的糖、脂肪等偏高,便要從皮膚、粘膜、糞便等排出來,這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這時這些營養物質便成為細菌等微生物的糧食,就成為濁了。從而表現為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

有人說,我化驗各項指標都正常。體質本身不是病,但如果你的血糖、血脂、尿酸都接近上限的臨界點,你的整體血液實際上處於一個濁的狀態。

所以濕熱體質的人,陽氣過盛,產熱多,血液中熱毒素較多,同時小血管處於擴張充血狀態,另一方面濕氣重,血液中的營養物過多,代謝廢物較高,從各粘膜處排泄,所以濕熱體質的人往往同時有代謝異常類的疾病,像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或痛風之類的疾病。

濕熱體質,如油入面,難以剷除

我們看,如果有地方積了一潭水,有好幾種辦法解決。一是挖一條溝引流,這相當於中醫的利水;另一種辦法是加溫蒸發,這相當於中醫的溫陽;也可以颳風,用風帶走。但如果一潭混濁稠厚的泥漿就不好辦了。

光引流不行,太粘走不了;光加溫蒸發掉水分,泥還在;因此,濕熱體質,古代稱為「如油入面」,像油倒在麵粉裡,很難把它弄出來。

你的濕熱為何老灸不掉

所謂「治濕不治脾,非其治也,脾就好比一個煮飯的灶頭,如果這個灶頭下面沒有火,那麼水就會冷冰冰地聚結在那裡。能暖脾的是我們的腎陽。熱水袋,是暖不了脾的,拔火罐也補不了腎!只有艾灸能二合一!

如果你艾灸過,就會發現祛濕太有效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艾灸後皮膚表面出現水汽、水泡,那多是體內濕氣快速排出的表現!有人認為艾灸不能除濕熱,其實濕熱證的治療重點就在於健脾除濕。所謂:濕去熱無以所附

所以濕熱艾灸推薦:中脘、曲池、公孫、太白、足三裡、陰陵泉

陰陵泉:

曲池穴:

公孫穴:

但是祛濕同時要清熱, 可以採用刮痧、拔罐配合艾灸,大椎有很好的瀉熱效果,各背俞穴可調理相應臟腑氣機,選用以上背俞穴,可以調理對應臟腑功能,以助脾運化水濕。

循經刮痧: 沿督脈和膀胱經從第七胸椎膈腧區域,自上向下刮痧至第十二胸椎胃俞區域;3~7天1次,以痧點消失為準。可以清熱利濕。注意,刮痧要在艾灸前做 。

濕熱體質還該如何調?

居住:不要生活在又熱又濕的環境,像兩廣、雲南南部等就不適合濕熱體質的人生活。

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肥甘厚味,這一點也痰濕體質有點相近。多吃像冬瓜、絲瓜、豆腐等。

中藥調理:中醫治療濕有多種辦法:一是苦味燥濕; 二是芳香化濕;三是淡滲利濕。這種苦味的葯,像黃連;芳香的藥物像藿香、草果、白蔻仁等,可以醒脾胃;淡的食物或藥物像薏米、竹葉、茯苓、通草等。

中藥治濕熱的方子中有上述多種治法的綜合應用,常用方是三仁湯,搭配艾灸,祛除濕熱有奇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