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豐益肛腸醫院醫生溫馨提示:忽視小便秘,招來大疾病!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同時排便困難,糞便乾結。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2~3天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於2次,並且排便費力,糞質硬結、量少。便秘可見於年輕人,但是老年人更常見,約1/3的老年人可出現便秘,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你知道嗎?大便在身體裡超過一天會產生多種毒素,長期排便不暢會誘發多種疾病。美國近日又有一項新研究顯示,飽受便秘困擾的人,容易發生腎臟病甚至腎衰竭,呼籲人們關注腸道健康。

STEP1:

便秘好比腸道堵車

便秘就好比是腸道堵車,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每周少於3次、糞便乾硬、排便困難。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便不盡感、需要輔助排便、排便阻塞感、排便肛門疼痛或燒灼感、排便時間長等癥狀。如果便秘持續6個月以上,就可以診斷為慢性便秘了。

臨床上把便秘分為三類:

1.器質性便秘,主要由痔、肛裂、直腸脫垂等腸道、肛門疾病引起;

2.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引起的便秘,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會影響胃腸道的功能,造成便秘;

3.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器質性疾病和其他系統慢性病的便秘。

三種便秘類型中,功能性便秘所佔比例最高。

生活中,飽受便秘困擾的人不在少數。有數據顯示:我國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6%,並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0歲以上人群可高達22%;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為1:1.22~1:4.56。通過臨床觀察,可以把便秘患者分為了乾硬型與黏膩型兩種。前者主要表現為大便乾燥,呈硬塊或小硬球狀,像羊糞蛋,排便費力;後者主要表現為沒有便意或有便意排不出來,還常有排不盡的感覺,而且大便黏膩不成形,經常粘馬桶。

STEP2:

慢性便秘引發諸多疾病

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慢性便秘會引發諸多問題。

1.影響生活品質。便秘的人,經常有腹脹、老放屁、肚子不舒服的感覺,在廁所蹲了好久卻怎麼都解不出來。嚴重的甚至得藉助手法、灌腸輔助排便。長此以往,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還增加了緊張、焦慮的心理負擔。

2.腸道受累。腸道主要負責體內的臟活累活,一旦發生堵塞,大便長期滯留腸道內,其中的毒素會持續刺激腸粘膜,容易引發各種肛腸疾病。

3.誘發其他不適或疾病。由於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會被再次吸收,長期便秘還會出現皮膚痤瘡、口臭、肥胖、精神萎靡等問題,嚴重時甚至會誘發大腸癌、直腸癌。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便秘的人都有用力排便的習慣,但這對於合併高血壓、冠心病的人來說可能是致命的,因為排便時用力,血壓會比平常高,機體的耗氧量增加,容易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卒中、猝死等意外。

4.胡亂吃藥雪上加霜。對慢性便秘患者來說,煩惱和痛苦就像粘在手上的牛皮糖,想盡辦法也總甩不掉。為了速戰速決,就開始濫用瀉藥;還有人經常服用具有通便作用的中藥、中成藥、潤腸茶,這些「通便劑」大都含有瀉藥,如大黃、番瀉葉、蘆薈等含蒽醌類物質的成分。濫用瀉藥和「通便劑」不僅緩解不了便秘,還會雪上加霜,發展成頑固性、難治性便秘,進而誘髮結腸黑變病、結腸息肉等,增加癌變風險。

STEP3:

便秘的治療

1.非藥物治療

1)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行為:防止或避免使用引起便秘的藥品,不濫用瀉藥,每天至少飲水1500ml。主食不要太精過細,要注意多吃些粗糧和雜糧。因為粗糧、雜糧消化後殘渣多,可以增加對腸道的刺激,利於大便排泄。

2)要多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等,正常人每千克體重需要90~100毫克纖維素來維持正常排便。只有足夠的量,才足以刺激腸蠕動,使糞便正常通行和排出體外。特別是早飯要吃飽,因為早餐後能引起胃結腸反射,有利排糞運動。

3)排便要養成規律,不要拖延:如果經常拖延大便時間,破壞良好的排便規律,可使排便反射減弱,引起便秘。經常容易發生便秘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時間,每到時間就去上廁所,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4)建立正常的排便習慣:對於還沒有良好排便習慣者,建議每天早晨去廁所蹲5分鐘左右,經過一段時日建立正常的排便習慣。因為結腸運動有一定的規律性,早晨起床後人由平臥轉變為起立,結腸會發生直立反射,推動糞便下移進入直腸,引起排便反射。

5)堅持耐力鍛煉:每天至少走2個公共車站路程。散步、跑步、深呼吸、練氣功、打太極拳、轉腰抬腿以及體力勞動等,可使胃腸活動加強,食慾增加,膈肌、腹肌、肛門肌得到鍛煉,提高排便動力,預防便秘。

6)腹部按摩也可預防便秘:從右下腹開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順時針對向按摩,每天2~3次,每次10~20圈。

2.藥物治療

目的是軟化糞便,促進腸道動力,刺激排便。可根據便秘的程度,類型和性質,選擇合適的通便劑,強調合理用藥和個體化用藥。

1)鹽性輕瀉劑:如硫酸鎂、磷酸鈉,由於滲透壓的作用會很快增加糞便中水分的含量,半小時後即可產生突發性水瀉。此類瀉劑可引起水電解質紊亂,不宜長期使用,對有糞便嵌塞者可灌腸排除糞便。有腎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含鎂製劑。

2)潤滑劑:液狀石蠟(石蠟油)能軟化糞便,可以口服或灌腸,適宜於老年人心肌梗死後或肛周疾病手術後,避免費力排便,對藥物性便秘無效。長期使用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A、D、E、K之吸收,餐間服用較合適,避免睡前服用,以免吸入肺內引起脂性肺炎。


3)刺激性瀉劑:此類藥物有果導、番瀉葉、卵葉車前草種子/卵葉車前子過殼/番瀉果實(舒立通)、大黃碳酸氫鈉(大黃蘇打)。它們刺激結腸蠕動,6~12h即有排便作用,但會產生腹痛、水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長期使用可喪失蛋白質而軟弱無力,因損害直腸肌間神經叢而形成導瀉的結腸(catharticcolon)。此類製劑含有蒽醌,長期攝取後在結腸黏膜下有黑色素沉積,形成所謂的結腸黑變病,為一種良性和可恢復的病變。這類藥物不適合長期使用。

4)高滲性瀉劑:如山梨醇、乳果糖溶液,聚乙二醇4000等是含不被吸收糖類的電解質混合液。乳果糖是一種合成的雙糖,由一分子果糖與一分子半乳糖聯結而組成,人體內不含有能將它水解為單糖的酶,因此乳果糖口服後能完整地通過胃腸道到達結腸,並分解為單糖,隨後分解為低分子量的有機酸,增加腸腔的滲透壓和酸度,從而易於排便。乳果糖(杜秘克)口服15~30ml/d,24~48h即有排便功效。副作用少,在臨床上應用廣泛。

5)容積性瀉劑:如非比麩,金谷纖維王、美特瀉,因含有高分子的纖維素和纖維素衍生物,它們具有親水和吸水膨脹的特點,而本身不被人體吸收,可使糞便的水分及體積增加,促進結腸蠕動。此類瀉劑更適宜用於低渣飲食的老年人,不但通便,還能控制血脂、血糖,預防結腸癌的發生。在服用時必須同時飲240ml水或果汁,以免膨脹後凝膠物堵塞腸腔而發生腸梗阻。

6)促動力藥物:一般不推薦作為常規便秘使用藥物,但該類藥物可以通過促進腸道運動,提高直腸靜息壓,加快便秘患者的結腸轉運速度,可用於無便意的慢通過便秘的治療。

3.綜合序貫療法

對於習慣性便秘,在訓練定時排便前,宜先清腸,即用生理鹽水灌腸清潔腸道,2次/d,共3天。清腸後檢查腹部,並攝腹部平片,確定腸內已無糞便嵌塞。清腸後可給液狀石蠟(石蠟油),5~15ml/(kg·d),或乳果糖15~30ml/d,使便次至少達到1次/d。同時鼓勵患者早餐後解便,如仍不排便,還可鼓勵晚餐後再次解便,使患者漸漸恢復正常排便習慣。

一旦餐後排便有規律地發生,且達到2~3個月以上,可逐漸停用液狀石蠟(石蠟油)或乳果糖。在以上過程中,如有2~3天不解便,仍要清腸,以免再次發生糞便嵌塞。文獻報導,這種通過清腸、服用輕瀉劑並訓練排便習慣的方法,治療習慣性便秘,其成功率可達到70%~80%,但不少會複發。

4.生物反饋處理

對於有直腸括約肌和盆底肌功能紊亂的便秘患者,近年已有較多文獻報導採用生物反饋的措施,其通便的成功率可達75%~90%。

反饋治療法,包括氣囊生物反饋和機電生物反饋,是將特製的肛門直腸測壓器插入肛門內,該儀器還安置一個可觀察的顯示器,可獲得許多資訊,包括肛門括約肌的壓力,直腸順應性,肛直腸處的感覺敏感性,使病人自己感到何時可有排便反應,然後再次嘗試這種反應,啟發排便感覺,達到排除糞便的目的。

相關文章推薦

專家劉仍海為您解讀世界級難題——便秘(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