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季度過半私募虧損 50-100億規模虧最多

  中國基金報記者  燕西 彭明

  一季度收官,市場兩度大跌,風格轉換,創業板上漲8.43%,上證綜指跌4.18%,不少投資人士紛紛感慨“賺錢難”。今年究竟賺錢有多難?根據朝陽永續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兩次大跌私募回撤加劇,百億私募或在第二次大跌中已有所減倉。整體來看,有過半的私募基金沒賺錢,規模在50-100億的私募虧損最多,股票多頭策略平均收益為-2.03%。

  私募面臨回撤壓力增加

  回撤控制是私募得以長久生存的重要因素。隨著A股市場今年以來的波動加大,一季度兩次大跌是的不少私募回撤加劇,陷入被動境地。

  據朝陽永續數據統計,在A股兩次大跌中(2月初和3月23日美國提出貿易戰以來),便有310家私募回撤超10%。如果再往下,私募管理的壓力就會陡增,不僅面臨客戶贖回、倉位操作等壓力,一些產品甚至面臨清盤危機。

  數據顯示,2月1日至15日,受市場情緒波動影響,大盤大幅調增,滬指下調8.09%。在此背景下,私募平均回撤4.77%,其中百億以上規模的私募平均回撤最大,達到5.3%。

  數據來源:朝陽永續

  朝陽永續數據統計,2月初兩周時間裡,有21家回撤超過20%,全是十億規模以下的私募。

  10億規模以上且回撤超過10%的私募則有16家,幾乎全是去年表現良好的價值型私募選手,包括去年私募黑馬希瓦資產和北京恆宇天澤投資等4家百億私募。

  據了解,在過去兩年的藍籌股牛市中,上述不少價值股票型私募憑借對大藍籌的“買入並持有”策略賺的盆滿缽滿。因此年初時,不少大規模的百億私募依舊延續過去兩年的投資策略,也有不少風格激進的小私募滿倉家杠杆大藍籌,在2月初面對急速下跌的市場,紛紛遭遇較大的回撤。

  50-100億的私募一季度虧最多

  今年究竟賺錢有多難?根據朝陽永續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有過半的私募基金沒賺錢,規模在50-100億的私募虧損最多。

  根據朝陽永續統計數據,在超萬隻的陽光私募中,淨值更新到3月末的有4162隻產品,這其中,有1908私募基金產品取得正收益,佔比45.84%。

  總體來看,50-100億的私募一季度的賺錢效應最差,平均收益為-4.55%,10億以下的私募基金從平均收益看則是虧損最少,100億以上的私募排在其次,平均收益為-0.89%。也就是說,行業中較大和較小的私募反而在一季度表現較好。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主要由於一季度市場風格不定,短期輪動明顯,規模較小的私募更為靈活,船小好調頭,因此相對表現好一些。而大私募投研實力雄厚,大多投資風格謹慎,因為在市場出現大的波動時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業績穩定性。

  從大型私募的具體表現來看,業績受到一季度市場風格輪動的影響也較為明顯。去年以白馬藍籌為主要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賺的盆滿缽盈,但一季度白馬藍籌股回調,創業板大漲。去年業績排名靠前的多家大型私募基金一季度甚至未能取得正收益,如去年因業績突出,規模大增的私募基金,今年一季度收益整體為負,納入朝陽永續統計數據的產品今年以來尚未賺錢。還有百億私募旗下的產品虧損達28.5%。

  數據來源:朝陽永續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大型私募往往不會參與短期輪動,進行大規模的調倉換股,另一方面大型私募大多會堅守自己風格,即便是市場風格和自己的投資風格不符合,也不會風格漂移,同時,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也會影響到收益率。

  不過,因為成立時間、投資經理的不同,同一家私募旗下產品的業績有不盡相同,如去年同樣以價值投資在市場上名聲大噪的高毅資產,儘管市場風格轉換,亦有產品今年以來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股票多頭策略平均收益-2.03%

  分策略來看,各個策略中,5類策略獲得正收益,7類策略收益為負。賺錢效應最高的是管理期貨策略,一季度平均收益2.27%,排在其次的是股票市場中性,平均收益2.21%。

  賺錢效應最差的是新三板和定向增發策略,收益分別為-3.71%、-3.03%,此外,股票多頭策略也顯示出了比較低的賺錢效應,平均收益為-2.03%。

  數據來源:朝陽永續

  私募後市展望:聚焦成長風格

  鼎鋒資產:減稅政策刺激芯片行情,獨角獸回歸引領成長股風格

  1.在中美貿易戰博弈中,市場的政策面博弈趨勢,尤其是在電子半導體領域行情熱烈。半導體是政策領域重點扶持、金融領域鼓勵帶杠杆,且進口替代太空很大的行業。

  2.獨角獸回歸加速,市場制度演進將更有利於成長型公司表現。與之同時,A股的上市節奏也進行了微調:上市節奏顯著放緩,有利於新興行業中小市值公司的表現。A股機構投資者配置結構的調整也將使得成長股佔優的市場風格持續下去。A股存在著鮮明的領先型機構配置引領市場的現象。每年一季度的領先機構的倉位配置完全反映了全年的市場風格。當前,一季度領先機構對於創業板的配置達到了 32%,而市場全體基金對於創業板的配置仍然在10%左右,顯著低於歷史水準,更低於領先基金的水準。未來,隨著公募對於創業板配置比例的提高,市場以成長為主的風格將有望得到延續。

  泰暘資產:分化將更加顯著,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依然有望保持強勁增長。

  2月份以來市場風格大逆轉,主要原因是政策導向的變化,國務院和證監會近期加速推出了新興產業獨角獸優先上市及海外紅籌企業回歸A股的政策,同時放開創新企業IPO估值,在此背景下新興產業的估值顯著上升。長期而言,有利於提升A股創新型上市公司比例和質地,同時加速淘汰劣質公司,從而推動A股國際化和更具代表性。

  近期中美貿易戰成為市場焦點,市場非常擔心影響相關行業和公司,但實際上中國可以通過增加或轉移進口、開放市場等方式與美國達成協定。另外,市場似乎過於擔心經濟增長的持續性,3月份官方PMI 51.5,從2月份的50.3顯著反彈。

  4月份即將披露一季度報告,目前已經看到一部分消費電子、製造業公司由於匯兌損失和成本壓力而導致業績低於預期。對此,我們依然保持警惕,在貿易戰的壓力下首先受損的還是那些僅僅依靠成本優勢的公司。我們預期一季度整體盈利仍然樂觀,但分化將更加顯著,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依然有望保持強勁增長。

  弘尚資產:波動加大,精選個股是核心。

  我們認為市場經過這幾年的調整,已處於相對均衡的狀態,市值因子將不再是構成正收益的決定性因子。今年更關鍵在於個股的選擇,關鍵是有業績支撐,而不是市值大小。我們認為今年大盤藍籌和優秀中小市值成長股都有良好的基礎,對大盤藍籌而言,估值目前基本仍處於合理區間,今年國際資金會源源不斷加碼中國,預計績優大盤藍籌仍將有較好的投資收益;對成長股來說,經過前兩年的下跌,部分優秀成長股估值已相對合理,加上近期中央支持新經濟發展,推動引導獨角獸企業在A股上市,之後會有一攬子的扶持措施,預計代表新經濟的成長股在政策的推動和市場的均衡偏好背景下,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展博投資:布局“中國未來”的最佳時點。

  這幾天市場上對貿易戰的討論很多,在貿易戰剛開始階段,投資者往往很難判斷貿易戰最終對經濟的影響和對市場的衝擊程度。隨著中美雙方博弈的深入以及最初恐慌情緒的消化,我們對貿易戰的理解逐漸清晰,我們認為中美貿易戰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從而引發全球最發達國家與潛在最大對手的競爭加劇,而中國國力的提升是改革開放40年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方面綜合實力的全面崛起,而並不是簡單的單方面依賴出口的結果,與歷史上其他國家發生貿易戰時的國情基礎有本質的不同。因此即使中美貿易戰會對目前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產生一定的壓力,但長期看並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的長期前景和崛起趨勢,反而會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速度的加快。

  回到投資上,現階段我們認為,首先過去兩年大部分行業的重新定價過程已經從低估到合理,所以尋找仍未完成這個過程的行業將是我們的重要任務。其次,即使部分行業已經完成了到低估到合理的定價過程,但本質上這僅僅是從對中國經濟預期從悲觀到穩定的一個修複,並未充分體現對未來更大發展太空的預期,這些企業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代表了進口替代、產業更新、經濟轉型的方向,更代表了中國的未來,因此這些行業和公司在今年也將是我們投資的一個重要方向。

  北京和聚投資:保持謹慎,聚焦真成長

  二季度整體持謹慎態度,依然堅守真成長。2017年是A股這麽多年以來波動率最低的一個年份,作為權益市場,波動性是最基本的特點,總體而言,2018年是市場回歸正常波動率的年份。當前A股市場仍然是一個以存量資金博弈為主的市場,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製約下,我們對二季度整體市場持謹慎態度,並做好迎接劇烈波動的準備。近期大藍籌以及周期股連續回調,背後的原因是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投資者在賣出大藍籌,換進成長類股票,從某些特殊交易日基金淨值的漲跌幅來判斷,這個過程還在繼續中,也不排除市場的風格會進一步往極端演化,包括其中的部分偽成長可能會出現雞犬升天的情況,但我們依然會聚焦在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成長股。我們判斷今年總體還是一個結構性機會的市場,只是2017年全年排名漲幅前50名的股票是大家最熟悉的中國平安貴州茅台伊利股份等,而2018年我們相信漲幅前50名的股票會是一些細分領域龍頭的中盤成長股。

  當前的流動性(利率)環境也更有利於成長股估值提升;國內實體產業政策同樣向成長板塊傾斜。

  風險方面,巨集觀層面貿易戰的演變,依然是未來影響市場的重要不確定性因素之一。國內資管新規落地在即,是另一大需要關注的風險因素。 

  “

責任編輯:王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